当西北小城的烟火气撞上地中海的浪漫风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甘肃省环县地中海夜市给出了答案——华灯初上,800米的环江地带化作美食长廊,食客的欢笑声、烤肉的滋滋声、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混合着孜然、辣椒与烤羊油的浓郁香气,在环江地带的夜色中弥漫。
热闹的地中海夜市(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个曾日均客流不足千人的西北夜市,如今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年度游客超80万,跻身“甘肃省十大夜间经济示范区”。从草羊产业的根基到文旅融合的巧思,从政府精准施策到消费需求升级,环县地中海夜市这条“舌尖上的丝路”以三重密码实现惊艳逆袭。
政府搭台:从“路边摊”到“不夜城”的蝶变
“一份猪血煎饼带走”“老板,再来一打啤酒”……摊位后,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摊位前,各个老板忙得不亦乐乎!在地中海夜市,和妻子经营着环县特色小吃摊位的吴琪龙,如今在这里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我们基本上是每天下午四点开始出摊,营业到凌晨两点前后,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七八十份炒饭。”吴琪龙一边大火翻炒着铁锅里的煎饼一边说着自己的出摊日常,他回忆起这五年里,刚开始地中海夜市的另一番景象:流动摊贩、油渍斑驳的地面、烤炉在人行道上冒着黑烟。而如今,夜市的客流量越来越多,摊位越来越整洁有序。
游客在地中海夜市品尝美食(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发生这样的转折源于在2019年,环县政府实施“划行规市”策略,在环江地带划出800米专属区域,200余家流动摊贩被统一规划入驻。配套升级可谓暖心十足:铺设防油地胶、配发分类垃圾桶、标配两套标准化桌椅,更推出暖心“三免政策”——免摊位费、免卫生费、免物业费。
随着智能停车场的建成使用,夜市吸引力显著提升。这场升级不仅改善了经营环境,更带来连锁反应:累计吸引2000余家外地客商投资兴业,上万名县外就业人员构成稳定消费群体,形成“营商环境优化-商户集聚-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如今,高速路网、乡村公路等完善的交通网络辐射周边客群,使县域内各乡镇和庆城县等周边县区居民可实现“半小时抵达”,便捷的交通扩大了夜市覆盖半径,“来环县逛夜市”已成为周边地区消费者的新时尚。
“安全生产是夜市管理的生命线。”由市场监管、城管、环卫、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通过设立固定执勤点和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来回穿梭巡查,对夜市实施“全时段、全要素”监管。这支跨部门协同队伍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规范用电用气安全、垃圾分类等关键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前哨吹响”,相关部门“抱团”出击一起到现场解决,让事件处置得到全流程监管落实,为夜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立体化保障服务体系。
草羊为媒:从传统养殖到烤架的“鲜味革命”
“来尝尝咱环县羊肉串!精选本地优质羊羔肉,外焦里嫩、瘦而不柴,保准您吃了还想吃!”在九鼎烧烤门店前,烤肉师傅一边娴熟地翻动着烤架上的肉串,一边热情地向宁夏来的旅游团递上试吃装,还不忘用手机直播吸引线上顾客。现在,这家店日耗羊肉300斤,日均翻台率超90%。
烤制羊肉串(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环县羊肉素有“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肉质嫩而不膻、瘦而不柴、营养丰富的独特风味。因此环县以“养殖-加工-餐饮”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肉羊年出栏量突破百万只。这种“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既保障了夜市食材的稳定供应和优良品质,又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商户保留了足够的利润空间,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
地中海夜市十足的烟火气,摩肩接踵的游客,各类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游客们边享受着旖旎夜色,在一串诱人的羊肉串里乐享惬意生活。夜市以当地特色“跑山羊”为核心竞争力,严选当日现宰鲜肉,确保肉质鲜嫩无膻味,羊肉类菜品占比超60%,成为游客必点的“舌尖名片”。如今,夜市不仅是环县羊肉产业的展示窗口,更成为产销衔接的高效转化平台。
从传统小吃到创新美食,每一口美食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夜市不仅主打“环县羊羔肉”这一地理标志美食,更汇聚了荞剁面、手工凉皮、炒猪血等地方特色小吃,形成强大的美食矩阵,其中,穆红飞夫妇刀削面摊月收入突破万元,达当地平均工资2.3倍。这种差异化、高品质的味觉体验,让“舌尖上的环县”持续圈粉,成为夜经济中独具魅力的美食地标。
文旅融合:从“夜市1.0”到“文旅综合体”的共富密码
“白天游故城,夜晚逛夜市”,环县地中海夜市的火爆,离不开与环州故城景区的深度联动。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环州故城通过免费开放策略吸引大批游客,形成了完美动线衔接。2025年“五一”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7万人次,直接为夜市带来汹涌人潮。
环州故城全景(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晚风吹起,景区窑洞客馆的灯光次第亮起,入住率高达90%以上的客房,意味着更多游客选择留宿体验。这无形中延长了夜市的消费时段,晚上10点后的夜市依然人头攒动。来自西安的游客张铭先生笑着说:“看完故城的皮影戏表演,再来夜市吃夜宵,这才是完整的环县体验。”
“现在到夜市‘打卡’成了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中,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能放松心情。”常年在外地工作的郭兵每次回家都会来到夜市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文旅融合的魔力正在于此——通过场景化、体验化的设计,将游客从“匆匆过客”转变为“深度参与者”。环县地中海夜市的成功,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一个美食市集,更是一个融合文化、社交、消费的“沉浸式夜间文旅综合体”,有效承接景区外溢流量,延伸消费链条,使“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史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