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刘秋峰,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明明吃的很多,但体重却止不住往下掉?脸色也跟着变差,身体越来越虚?吃了不少药,胃胀、没胃口依旧,体重就是上不去?这消瘦的根源,可能远不止“胃病”这么简单。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很多人没意识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的顽固消瘦,核心往往不在“胃”这一个器官,而是整个“脾胃系统”功能严重虚弱的结果。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根”,胃黏膜萎缩是“果”。 就像一棵树日渐枯萎,问题不在枝叶,而在根系衰败。现代医学也发现,体重下降的关键在于:吃进去的食物,身体无法有效消化和吸收营养
为什么吃得不少反而瘦?根本在于“转化力”不足:
胃功能受损: 萎缩的胃黏膜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下降,食物初步消化分解受阻,营养难以释放。
脾运化失职: 中医的“脾”主运化,负责将消化后的精微物质输布全身。脾胃整体虚弱,就像传送带动力不足,即使食物被分解了,营养也无法被有效吸收利用。吃再多,身体也“收不到货”。
伴随消耗: 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早饱、胃胀,导致实际摄入量不足。同时,胃部不适、潜在的炎症状态本身也会增加身体消耗。
情绪与消耗: 长期的胃病困扰、焦虑担忧,以及现代人常见的熬夜、压力,会进一步抑制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脾虚体质人群是萎缩性胃炎的“高危族”,也更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消瘦。
因此,解决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瘦问题,不能只盯着胃黏膜:
单纯靠“多吃”: 往往加重胃胀,适得其反。
盲目进补: 大鱼大肉可能超过虚弱的脾胃负担,更难消化。
忽略整体调养: 仅依赖药物而不调整饮食规律、情绪压力、作息习惯,效果有限。
逆转消瘦,必须标本兼顾: 在专业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的同时,核心是“强健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提升整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中医的健脾和胃、辨证施治,结合科学的营养支持、规律生活、情绪管理,才是恢复体重、重获健康的根本之道。
体重莫名下降是身体的重要警报! 尤其伴随胃部不适时,务必重视。养好脾胃,就是滋养生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