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
日本在城市建设等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管理和规范,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局部的问题或偶尔的意外情况,但绝不存在所谓“吃人的下水道”这种荒诞的现象。
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避免轻信和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和虚假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每个国家都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而今,原文标题:《日本吃人的下水道——花四个月把大爷救出来结果又下去了四个》
我们之前聊过,今年一月,埼玉县发生了一起路面塌陷事件,一个70多岁的大爷连着卡车被“吞”进了地里。本来这只是一件小小的意外,但日本政府整整花了三个半月才把可怜的大爷“救”出来,引得日本网民纷纷吐槽。(见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满地是“坑”了?)
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路面塌陷事故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前几天,埼玉县又发生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悲剧:四名作业员在下水道排险检查作业中集体掉进下水道里,结果一个都没能爬上来,全都不幸身亡。
前几天发生的下水道跌落事故现场
这事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背后的问题可一点都不好笑。更离谱的是,这件事和今年1月那场“卡车大爷掉坑里”的地面塌陷事故还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捞了四个月,
还能叫“救”吗
要说这故事的开头,还得从1月28日讲起。
那天,埼玉县八潮市的一条马路上,74岁的卡车司机大爷正开着车哼着小曲,突然“轰”的一声,路面塌了!大爷连人带车直接掉进了一个深坑,动弹不得。埼玉县政府迅速开展营救,没想到越挖这坑越大,大爷也陷得越深,一场本该速战速决的救援行动就这样常为了拉锯战。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坑是地下老化的下水道管道惹的祸,管道年久失修,导致路面支撑不住,直接塌方。更夸张的是救援效率,各方人马花了整整三个半月,到了5月中旬才把大爷捞出来,堪称“日本速度”的反面教材。
网上的日本人自然对这效率气愤得不行,在SNS口诛笔伐。这场事故更是让埼玉县的市政部门如坐针毡,毕竟救援效率可是关乎每一个民众生命安全的重要议题,路面塌陷事件本身更暴露了基础设施老化的严重问题。
“杀人犯!这里可是县道啊!”
“(县知事)赶快辞职吧”
“管理县道的责任在埼玉县身上。这么长时间一点进展也没有只是挖了个坑。赶紧给我干活啊!”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出台了“国土强韧化计划”,重点修缮老旧道路和下水管道。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大张旗鼓的下水道排险检查行动,作为“劣迹县”范围内的行田市自然更是行动的重中之重。可谁能想到,这“亡羊补牢”的行动,竟然又酿出了更大的悲剧。
捞出来一个,
掉下去四个
时间快进到8月2日,地点换到埼玉县行田市的一个下水道检查现场。这天早上9点25分左右,四个50多岁的作业员——本间洋行(53岁)、樋口英和(56岁)、松村诚(54岁)和另一位北本市的54岁男性——正在为下水道管做排险检查。
“吃人”的下水道
这次作业是八潮市地面塌陷事故的“后遗症”,为了防止类似事件,行田市委托了琦玉市的“三荣管理兴业”公司进行紧急排险检查。
八潮市路面塌陷事故之后,埼玉县大规模展开下水道检查工作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本间洋行第一个下到下水道里,准备检查直径1.6米、深约12米的下水道管。结果,他刚爬到一半,可能是闻到了什么不对劲的气味,或者脚下一滑,“啪”的一声就掉下去了。同伴们听到动静,赶紧凑过去一看,哎呀,人都没影了!于是,另三位好心的同事二话不说,纷纷跳下去想救人。结果呢?这三位也一个接一个地“失联”了。
等到救援队赶到,四个大活人全没了踪影,救援队费了老劲捞上来之后,这几个人也陆续停止了心跳。这场景听着像恐怖片,但真相更让人毛骨悚然——事后调查发现,下水道里充满了硫化氢,浓度高达标准的15倍以上!
硫化氢是什么?简单说,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闻起来像臭鸡蛋,吸入高浓度会导致头晕、昏迷,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这么危险的情况,保护措施应该很全面吧?并不。这四位作业员不仅没戴防毒面具,连最基本的防坠落安全带都没系!
公司后来解释说,作业员觉得穿防毒服和安全带太热,怕中暑,就“现场判断”不戴了。硫化氢检测仪明明测出浓度严重超标,警报却没有响了,他们就这样硬着头皮上了。结果,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公司表示“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没有提供相关安全措施
虽然这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和窒息,看似是意外,但这一切本可以避免。排险检查公司“三荣管理兴业”明明在6月提交了安全计划书,信誓旦旦地说会用安全带、注意有毒气体浓度,结果现场愣是一个都没落实。行田市这波操作,不仅带了个坏头,还真就出事了。
埼玉的下水道,
最危险的下水道
这两起事件搁一块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前有八潮市的大爷掉坑里,后有行田市的四个作业员全军覆没,埼玉县可能深谙“黑红也是红”的道理,屡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有点好奇埼玉县发生的4名作业员死亡的下水道事故新闻就看了一眼。
因为有今年一月埼玉县八潮市发生的到底坍塌事件才有这次的下水道作业事故,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啊
但说白了,不仅是埼玉县,日本许多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就像个上了年纪的老爷车,外表看着还行,里头早烂得不行了。八潮市的地面塌陷是因为管道老化,行田市的悲剧则是人为疏忽和安全意识的缺失。两件事合起来,简直是“天灾”加“人祸”的完美组合。
年久失修的下水道
日本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中后期,最老的至今都半个多世纪了。下水道管道老化、腐蚀问题严重,早就该大修了。可日本政府反应慢半拍,不仅翻新速度堪称龟速,真出了事救援还拖拖拉拉的,引得舆论一炸再炸。好不容易等来了“国土强韧化计划”,结果行田市这边又整了个更大的幺蛾子。
东京市内的下水道也有年头了,国土强韧化计划迫在眉睫
再者,作业员不戴安全带、不用防毒面具,公司的理由竟然是“怕热”?这听着实在是有点不负责任了。更别提公司明明承诺了安全措施,现场却完全没执行。这不是“现场判断”,而是“拿命开玩笑”。
其实,日本对深达2米以上的下水道作业就已经有严格规定了,防坠落装备和防毒面具是一个也不能少。行田市这次12米深的下水道愣是没人当回事,还是太把生命安全当儿戏了。
基础设施老化不是小事,再牛的工程也架不住时间这把杀猪刀。日本全国各地老旧管道多得数不过来,不赶紧修,路面塌陷迟早还得再出现。开始修归开始修了,对于排险检查公司也好,市政部门也好,安全计划书写得再漂亮,不落实就是废纸一张的道理,我相信埼玉县现在也算是见识到了。
注意安全,
从我做起啊
埼玉县这半年真是“精彩纷呈”,先是大爷掉坑里,折腾了快四个月才捞起来;好不容易开始检查下水道,又有四位作业员稀里糊涂地送了命。一来一回还倒欠三个。
下水道虽说是城市命脉,但暗藏着无数安全隐患。除了在日本生活的朋友们,日本政府要如何制定翻修和救援的相关机制其实与我们的关系也有点遥远了。把这一系列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加以警惕自然没错,但我们普通人能做的,还是下次路过窨井盖多绕两步吧。毕竟谁知道下面是不是又藏着什么惊喜呢?
上一篇:万亿赛道崛起,属于海南的时间来了
下一篇:媒体不再能为公关输送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