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海人吓得吱哇乱叫的虫子,为啥把山东人馋哭了?
创始人
2025-08-06 21:44:03
0

在上海,有一种虫子常常把上海人吓得吱哇乱叫,那就是巨大的蝈蝈。其体型硕大,鸣声响亮,对于习惯了相对温和环境的上海人来说,着实有些吓人。然而,在山东,这种蝈蝈却成了美食的代表,把山东人馋哭了。山东人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对各种特色食材有着浓厚的兴趣。蝈蝈在山东被视为美味,经过烹饪后,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让山东人欲罢不能,仿佛舌尖上的盛宴,也让那些曾被它吓怕的上海人不禁感叹,原来同一种虫子在不同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待遇。



(友情提醒:内文有大量昆虫图片)


万万没想到,这个夏天,上海人最怕什么,山东人就最爱什么。


上周台风过后,上海街头的梧桐树荫下,又恢复了一阵阵“细雨”,行人不得不缩起脖颈,狼狈躲避——因为树上洒下的这阵清凉,不是雨水,而是上海人嫌弃的“蝉尿”,也就是蝉吸食树汁后的代谢产物,于是“上海蝉尿如雨”冲上热搜。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或许只有周杰伦,才懂千里之外的山东人对蝉的渴望。


看着“上海蝉灾”热搜,山东人急得直跺脚:“俺们打手电找半宿才逮几只,你们居然嫌多?”彼之砒霜,汝之蜜糖,夏天的蝉鸣,唤醒上海人的烦躁,也唤醒了山东人的美食DNA。


蝉,又叫知了,它那刚刚从土里钻出来、尚未羽化的若虫被山东人唤作“知了猴”。为了抓住这知了猴,山东人可以全家出动、网格化搜索,花上一晚上的时间,誓要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回转家中,煎炒烹炸,小小的知了猴可以变作一桌酥脆焦香的大菜。


煎饼能卷万物,当然也能卷知了猴。

摄影/阿云


谁能想到,山东竟是个隐藏的吃虫大省?不只知了猴,蚂蚱、螳螂、天牛,甚至蝎子,在山东人的手里,都成了叫人眼花缭乱的盛宴。

一、知了猴,山东人有一百种捉法和吃法


夜幕漆黑,手电打出明晃晃的光斑,映在阴影凌乱的树梢上。


眼神要好:不放过树干上每一个可疑的小疙瘩,不忽视每一片树叶背后露出的小小的“黄屁股”,手电光扫过,电光石火的一瞬间就得发现目标;下手要准:用力温柔,动作迅速,每一次出手必然要有所收获;要懂得一点战略战术,稳步地扩大自己的搜索圈,尽量不留下漏网之“猴”,还得小心同好“截胡”。


捉知了猴,一场民间大型有组织抓捕行动。

图/星辰大海


小孩个子矮,不便搜索高处的猎物,就承担起拎水桶的职责。趿着塑料凉鞋,拿着小铲子,专心致志地查看树根附近的小洞,偶尔挖出一只,兴高采烈地炫耀自己的“战利品”,这是很多山东孩子的童年记忆。


全家上阵,高高低低地忙碌半夜,高手可以擒获上百只知了猴——在一些地方,也有人喜欢用另一个更具乡土气的名字——“爬叉”。


随着山东人对知了猴的爱彻底出圈,捕蝉的十八般武艺也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层出不穷的装备和抓法,看傻了全国网友:


一些人坚守古法,趴在地上“看洞”“听声”,或者手持晾衣杆,与树干上的蝉斗智斗勇,一些人别出心裁,清晨在树干上缠一圈胶带,运气好的话,晚上可以收获一圈动弹不得的“下坠之猴”,堪称2025年版本的守株待兔。


有科技党甚至祭出热成像仪,穿透土层、草丛和树枝锁定猎物,效率碾压传统方式,绝对算得上降维打击。据说,尽管知了猴是变温动物,但与周围环境的温差,还是会让它在屏幕上轻易显形,哪怕刚从地里爬出来时温度较低,有了高科技的加持,也一目了然。


而对于更多参与其中的山东人来说,捉知了猴并不总是那么卷,它有着美食之外的社交意义:吃过晚饭,手电巡街,一边锻炼纳凉,一边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公园绿地里笑声满满,收获多少倒在次要,这份其乐融融才更加珍贵。盛大的“内陆版赶海”活动中,最珍贵的恰恰是过程本身。


拉网式摸排知了猴。

图/vivi去哪玩


在齐鲁之地,吃蝉的传统由来已久。《礼记·内则》记载的国君食谱中有“爵鷃(yàn)蜩(tiáo)范”,“蜩”就是知了。具体怎么吃,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这样几种吃法:“火炙令熟”“蒸之”“下沸汤中”,烤蒸煮制,绝不浪费这种高蛋白食物。


而今天,知了猴在山东最常见的做法,主要是油炸、爆炒和烧烤:盐水浸泡10分钟,七成油温下锅,20秒即撒椒盐出锅,就是一盘油炸知了猴;爆炒做法,则是把炸出锅的知了猴再和辣椒、花椒、姜蒜一起下锅,麻辣下酒;知了猴穿成一串,接受火焰炙烤,更是山东夏夜烧烤摊的必选菜。


爆炒知了猴,下酒的好菜。

摄影/阿云


很多外地人第一次不敢下嘴,山东人总会鼓励,“闭上眼睛试试”,“咔嚓”一声,油脂香在口中炸开,几番尝试之后,绝大多数外地人都会爱上这一口酥脆鲜香。


除了以上传统吃法,一些地方发明出了各种知了猴蛋糕、知了猴汉堡、知了猴煎饼,只有想不到,没有尝不到。不过,推陈出新并非山东人的专利,去年,广东顺德一家咖啡店就推出的知了猴咖啡,三个知了猴穿成串,悬在咖啡杯上,是名副其实的“夏日限定特饮”,让山东人看了都一言难尽。


知了猴披萨,有勇气尝一口吗?

摄影/xu


最热闹的夏天,知了猴的价格一度能超过新鲜肉类,根据品质,卖到五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就连捉蝉的副产品——蜕在树下的空壳,也可以作为中药材,以几百元一斤的价格出售。


知了猴面包,也是一样的酥脆可口。

摄影/宋哈哈


跟和牛、鹅肝、鱼子酱这些高端食材比起来,知了猴在山东人心中的地位也丝毫不逊色。

二、除了知了猴,山东人还吃什么虫?


如果你以为山东人只会盯着知了猴薅,那就太小看这片大地的想象力了。


事实上,山东还是个隐藏的吃虫大省,捉虫子、养虫子、吃虫子,早就自成体系。借鉴传统美食“八珍”“八味”的总结命名方式,近二十年,山东餐饮人和民间不断互动交流,最终打包创编了“虫八件”的说法,除知了猴外,还有蚂蚱、蚕蛹、豆虫、蜂蛹、瞎碰子(金龟子)、蝎子、山水牛(大牙土天牛),从春到秋,山东人常吃的八种虫子,能凑成一桌让人眼花缭乱的虫子宴。


山东烟台幸福夜市的炸虫子。

摄影/商庆双


先说春天的蚕蛹。山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拥有超过2000年的养蚕史。春末夏初,圆滚滚、白胖胖蚕蛹上市,鲁菜师傅最拿手的做法是干煸:盐水焯过的蚕蛹,用小火慢煸到外皮金黄起皱,再丢一把青花椒,麻香四溢。外皮焦脆,内里还是奶香味的蛋白质,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夏日的豆虫和金龟子(瞎撞子)。豆虫浑身翠绿,最长的体长近十厘米。一方面,作为害虫,是“大豆杀手”,但另一方面,作为美食,则是难得的乡间风味。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抓豆虫要赶早,趁着太阳不高,它们还懒懒地趴在叶片上。裹蛋液、拍淀粉,下锅炸到通体金黄酥脆,蘸椒盐吃,是最常见的吃法,不仅有炸物的酥香,还能尝出来淡淡的豆香。金龟子个头更小,油炸后撒糖,是很多人儿时的乡村零食。


高能预警……哦不用预警了你已经看到了。

摄影/宋哈哈


还有秋天的蚂蚱。山东人给方头且身体短的绿蚂蚱,起了一个绰号:蹬倒山。顾名思义,这种虫子后腿肌肉发达,一蹬能弹出一米远。立秋前后,正是抓蚂蚱的黄金时节。抄起网兜轻轻巧巧地一扣,抓回家用热油爆香,撒上孜然、辣椒面,外壳焦脆、肉质紧实。


蚂蚱,有人爱它酥脆外壳,有人偏爱蛋白质饱满的腹部。

摄影/团妈


相比之下蜂蛹更晚,要等到深秋,胡蜂、马蜂窝被摘除时才上市。剥开蜂巢,蜂蛹依次排列,乳白小巧。很多山东孩子,童年记忆里都有一道“蜂蛹蒸蛋”,嫩滑蛋羹里嵌着一颗颗蜂蛹,柔滑鲜甜。


蝎子和山水牛则是“进阶玩家”的专属:山水牛的外形较其他虫子更大,但肉质紧韧耐嚼;蝎子则先用高度白酒“醉晕”,再穿成串炭烤,胆小者不敢吃,胆子稍大些的食客只敢吃蝎肚,老饕则放心地整只吞下。


不过,淳朴的山东人对这种外形唬人的毒虫,也是又爱又恨。每年农历二月二,临近惊蛰,正是蝎子出没的时节,山东一些地区有吃“蝎子爪”的说法,以黄豆为主料炒制成可甜可咸的零食,老百姓口口相传,吃了蝎子爪能一年不挨蝎子蛰。


从鲁西到胶东,从内陆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从家宴到大排档,一只只油光锃亮的虫子被端上桌,都是最抢手的“硬核鲁菜”。一口虫子一口酒,一年四季的风味,都在其中。


三、吃虫大省,何以这么在行?


山东人吃虫的脚步,不止于田间地头。若把视线从陆地移向海潮,这块吃虫版图瞬间又扩大了一半。


在青岛等城市的水产市场,灰白带环节、形似蚯蚓的沙虫,是最常的海鲜之一,先烘后剪,晾晒成干,凝固下的鲜味得以长久保存,在泡发后同其他菜肴一起炖煮,鲜美无比。


青岛炒沙虫,鲜美逼人。

摄影/青岛句号


再往北,烟台人立春前后便盼着海肠上市,潮水退去,海肠蜷缩在泥沙里,渔民剪掉两端、一刮一洗,瞬间变成一条“厚带子”,与时蔬快炒,是名副其实的“开春第一鲜”。油汪汪、鲜灵灵的海肠捞饭,更是名声在外的胶东名吃。


海肠配点韭菜,裹上浓郁的汤汁,要把人馋疯了!

摄影/猪猪今天吃饱了


此外,来自海里的“虫子”还有禾虫、海稚虫、海蚯蚓等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海鲜,这些虫子往往是传统渔业的“附带收获”,却串起一条条风味产业链,渔船捕捞,渔民晒制,餐馆烹饪,游客尝鲜。更关键的是,除了猎奇,它们还有着实实在在让外地人也能接受的好味道。


古人将山东地区称为“海岱”,曲折蜿蜒的海岸线,与岱宗泰山代表的山地丘陵交错,山海之间,“虫系鲁菜”自然少不了这些鲜美的海味。


更有趣的是,海陆双重特色,也深深体现在吃虫子这件小事上。把海稚虫混入玉米面贴饼子,一同烘烤,粮食香里也加入了海味,也有沿海渔民用海蚯蚓熬酱,是煎饼的最好搭子。


地理风貌和地域性格的交织,塑造了山东人自成一派的吃虫风格——与云南、广西等热带虫宴大省相比,虫子在山东往往并非小吃,而是硬菜,菜量大、滋味厚,同时,从捕虫、做菜到更新做法,山东人吃虫主打全民参与、全产业链参与。一道道虫子菜,是度过饥荒年份的智慧,是耕种和渔获的副业,更是海岱之间的千年风物与唇齿的小小碰撞,最终成为独属齐鲁的硬核浪漫。


据说,今年夏天,在沪山东人率先掀起“救蝉灾行动”,边捉边吃,以吃促捉,还带动不少上海人尝试这一份新奇滋味。你看,忠厚的山东人就是这样善于行动,他们是朴实的生活家,走出千里,依旧努力把外乡的夏日噩梦,改写成属于故乡的风物田园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医药“扬帆”印尼市场:现状、... 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史天一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也是全球海外华人数量...
原创 断...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道:"我们回不去了",但有些爱即使断联,依然会在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
男人越是在意你,越会说出这些“... 点开音频♬收听【小北电台】↓↓↓ 有一次,闺蜜打电话来,哭得稀里哗啦。 她和男朋友吵架,对方摔门而出...
如果复合了,比当初官宣还令人惊... 一起逛街,就冲上热搜。 近期,吴倩与前夫张雨剑被冲上热搜榜,引发疑似复合的讨论。 有网友发帖表示在...
五台山1人坠崖1人遇难?山西警... 忻州市公安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分局8月6日发布警情通报: 近日,“五台山景区护银沟发生徒步人员伤亡事件...
萧山有多少年轻人带父母出去旅游... 前天,萧山一网友在萧内网App发帖: 今年打算带父母去旅游下,时间在十一或过年前后,大概5-6天,三...
五大巨头被集体约谈背后:“二选... 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了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通报了平台企...
台湾同胞打卡宁波市奉化城里厢市... 中国台湾网8月6日讯 8月5日下午,宁波市奉化城里厢市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台湾的同胞们穿梭在...
猪头肉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提...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夏季竟是糖友“福利期”?但三大... 夏季是糖尿病患者(俗称“糖友”)治疗和控制血糖的有利时期,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 一是夏季高温促进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