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旅圈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美学小店”的爆火,直接盘活一个景区,带火一个村……
甚至成为流量入口,近郊微度假项目的典范。
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投入较轻,流量很好,产出却高!
下面小探马通过“案例+总结”形式,一起来看看能否学习什么?带来哪些机会?
01
“场景消费”是核心
很多时候我们要知道,农旅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场景消费
而火爆的“美学小店”深谙其道,卖的不是咖啡、甜品等商品,而是“风景”,人们更愿意为“好的场景”付费。
比如,抚仙湖的芯咖啡
长廊式建筑,店内保留了较好的窗景和设计角度,正好能看到湛蓝的湖面和白色的帆船,很有意大利的气质,来这里超一半是亲子家庭,还有闺蜜和情侣、老姐妹,这些客户就是来看独一无二的海水、帆船。
高流量的核心在于:咖啡和甜品是入场券,且拥有好景观的“座位权”,拍照背景是窗外景观带来的放松愉悦的情绪价值,客户自觉发圈传播,形成消费的良性循环。
还有,安吉稻田·瓢虫咖啡
主打极简风格,室外室内有可以容纳二三十人的空间,是一个“藏”在田野间的咖啡馆,最高纪录一天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咖啡店与恬静、旖旎的田园风光融合,带给游客治愈、放松、自由的生活体验。
由此可见,农旅项目的本质——不是打造“网红场景”,而是制造“生活方式”。
02
侧重“体验式消费”
“美学小店”不仅仅是美学场景堆砌,一定要侧重——体验式消费
要记住: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把商品卖出去,这也是近几年乡村陶艺、非遗扎染、石窑面包等文创空间出圈的原因所在。
比如,重庆·南莉窑烤面包
他们把窑烤面包做成体验项目,也是小店最受欢迎的产品,顾客来到店里不仅能品尝新鲜出炉的窑烤面包,还能亲自做3款面包和一杯果饮,收费88元一位,单日最多上百人参加体验,店铺营收80%来源于这个体验。
像艺术学校、英语学校、幼儿园毕业典礼、公司的客户及员工活动等都来参加活动。
03
“社交传播”助力流量
如今,获取流量最主要的手段是——社交传播
“美学小店”通过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各类“生活方式”(如烟火气、治愈系、市井感、田园美景),制造话题传播,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效果。
比如,重庆·肥猫庄园,用美学手法打造的法式庄园,开业不到一年全网累计曝光量就达到了4 亿+。
还有深圳·桔塘小院,迅速火爆出圈,主要是采用营销前置的方式,将荒废十年的小院建造的点点滴滴,录制后发布到网上,前后的对比吸引了第一波有情感共鸣的客群。
△改造前
△改造后
主理人每日更新小院精致场景,向客户传递自由、田园、精致的生活场景,拉升游客期待,增加小院的知名度与热度,引起讨论。
小探马总结
“美学小店”虽然小,但成为引爆一个景区、乡村的关键,凭什么?
其实,做好这3点足以:把握场景消费,将“卖产品”转化为体验消费,学会社交传播吸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