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中东一向以强硬的军事态度著称,长期以来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发生过不少冲突。然而,令人感到有些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周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重重,但对巴基斯坦却始终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
比如,今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空袭行动,出动了200架战机,轰炸了伊朗境内一百多个目标,行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其中,纳坦兹的铀浓缩设施是此次打击的重中之重。然而,面对巴基斯坦这一同样拥有核武的国家,以色列从未表现出对其采取类似军事行动的冲动。
原因之一在于核威慑的存在。巴基斯坦拥有160枚核弹头,甚至比以色列的核武库还要庞大。而且,巴基斯坦具备能够打击以色列的导弹技术,其“沙欣-3”导弹射程可达到2700公里,能够覆盖整个以色列领土。巴基斯坦曾公开强调,沙欣-3不仅能够覆盖印度,也明确传递给了以色列一个信号:巴基斯坦的核威慑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如果以色列敢对其采取军事行动,巴基斯坦同样能够通过核武器予以回应,形成典型的“相互确保毁灭”的局面。这个局面无疑让任何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此外,巴基斯坦的常规军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巴基斯坦的空军拥有超过240架四代机,其中包括中国制造的J-10C和JF-17战机,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预警机和加油机。巴基斯坦飞行员的训练水平非常高,年飞行时长远超印度飞行员,甚至比以色列的飞行员还多三四十个小时。假如发生常规战争,巴基斯坦的空军可以给以色列带来巨大的压力。
然而,更加令以色列心生忌惮的是巴基斯坦背后强大的支持者——中国。中巴两国在军事、技术等领域合作密切,尤其是在导弹技术和稀土资源方面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例如,2023年的“雄鹰-10”空军联合演习,双方出动了包括歼击机、预警机在内的多种先进装备。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也使得以色列不得不考虑如果与巴基斯坦开战,中国是否会介入这一潜在风险。
地缘政治上,巴基斯坦作为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一直在巴以冲突中对以色列提出强烈批评,呼吁穆斯林国家团结起来反对以色列。今年6月,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公开声明:“如果我们今天不团结,明天谁都逃不掉。”这话不仅仅是给巴基斯坦国内听的,更是向整个伊斯兰世界发出的警告。如果以色列对巴基斯坦动手,不仅是与一个国家为敌,很可能引发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击。
从经济角度来看,以色列同样需要考虑与巴基斯坦冲突可能带来的巨大成本。以色列每年向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出口约8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品。如果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开战,可能会导致这些阿拉伯国家立即与以色列切断经济合作,而这种损失无疑会对以色列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巴基斯坦如今已是全球第五大纺织品出口国,许多国际快时尚品牌的产品都由巴基斯坦生产。如果战争爆发,全球供应链必然受到影响,欧美市场可能会出现混乱,而国际舆论的压力也将不可避免地集中到以色列身上。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手中还掌握着全球12%的锂矿资源。锂作为现代科技和电动车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都在争相争取锂资源的供应,因而在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相互依赖下,许多国家都不敢轻易得罪巴基斯坦。以色列若对巴基斯坦采取过激行动,将极大增加其战略成本。
从国际形势来看,以色列的外部环境近年来也并不乐观。今年6月,联合国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表示强烈谴责,并指出可能涉及战争罪。如果在这样的时刻挑起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角度来看,都显得相当不明智。更重要的是,以色列近年来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如果轻率采取行动,这些外交努力很可能瞬间付诸东流。
因此,以色列并非没有能力与巴基斯坦对抗,而是从战略角度出发,觉得这场冲突得不偿失。甚至有传闻称,以色列可能通过情报机构暗中支持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分离势力,采用更加隐秘的方式来对抗巴基斯坦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反映出以色列不愿与巴基斯坦发生正面冲突。
综上所述,核威慑、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国际形势等因素共同塑造了目前巴以之间相对平静的局面。对于两国来说,既然没有直接的冲突需求,保持现状、保持克制才是最为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