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石板小路蜿蜒向前,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徽州画卷。这里不是皖南,却藏着一座“活着的徽州博物馆”——婺源·弦高西湖凼街区。
从清晨的一碗热腾腾的浇汁粉,到夜幕下鱼灯巡游的流光溢彩;从老茶馆里飘出的阵阵茶香,到巷弄深处传来的非遗傩舞鼓声——这座位于江西婺源的文旅街区,正用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徽文化的故事。
最令人惊喜的是,尽管是耗资打造的重点项目,这里却始终坚持免费开放。不少游客走出街区时都感慨:“这一趟,来得真值!”
弦高西湖凼街区位于婺源老城核心区,依托原有徽派建筑群落和街巷肌理,通过修复与活化,打造成一个集非遗体验、美食文化、夜间经济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婺源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木雕窗,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着百年徽商故事。街区以“弦高”为名,亦取自古代爱国商人弦高智退秦军的历史典故,呼应婺源崇文重商、礼信传家的传统。
要说街区最动人的,莫过于地道的婺源风味。上午十点不到,“汪记浇汁粉”店前就已排起长队。热锅炒香肉沫香菇,勾芡成浇头,盖在爽滑的米粉上,再缀一勺辣椒萝卜干,吃得人额头冒汗却直呼过瘾。
“不吃浇汁粉,不算来过弦高!”从南昌自驾来的陈先生一边吃一边夸,“这味道扎实,跟我十年前在婺源村里吃的一模一样。”
除了浇汁粉,街区还有清明粿、蒸汽糕、酒糟鱼等各式婺源特色小吃,烟火气十足。
入夜后,街区迎来另一重魅力——国家级非遗“婺源鱼灯”巡游。傍晚六点半,人民礼台中心广场率先点亮灯火,鱼灯队自此处出发,穿过北门街、油灯街、廿九巷……灯影流动,犹如一尾尾锦鲤游弋于古巷之中。
游客张晓薇带着孩子一路跟随鱼灯队伍,兴奋地说:“仿佛穿越回古徽州,既热闹又有底蕴,孩子也看得目不转睛。”
除了鱼灯,这里还有纸伞绘制、徽剧傩舞、陶艺制作等多项非遗体验,游客甚至可以亲手做一个澄泥砚,带一份“徽州记忆”回家。
如果说白天的街区是素雅的水墨画,那么夜晚的弦高便是斑斓的民俗长卷。鱼灯过后,犁尖角小广场上演竹筏鱼灯秀,灯光映照湖面,宛似梦中江南。
“00后”大学生刘一与朋友坐在老茶馆二楼窗边,一边品婺源绿茶,一边看窗外灯影人潮。她说:“不像一些商业化古镇,这儿的夜很有层次——有热闹,也有宁静角落。”
弦高西湖凼街区自开放以来,已吸引逾百家非遗工坊、徽味小吃、文创小店入驻,为当地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两千个。不少周边村民也来此摆摊卖菜、卖手编竹器,实现“家门口就业”。
婺源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追求短期的门票收益,更希望降低参观门槛,让更多人走进来、慢下来、深度体验徽文化。”街区通过“以商养街、以街促旅”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弦高西湖凼街区的走红,不是偶然。它抓住了当下游客偏爱深度体验、渴望文化认同的心理,通过免费开放、活态非遗、地道风味,成功把“打卡地”变成了“值得停留的地方”。
如果你也向往徽州,不如挑个周末,来这座赣北小城走一走。看看鱼灯点亮巷陌的夜晚,尝尝灶头蒸出的米糕,触摸一次百年徽雕的纹路——那时你便会明白:有些地方,真的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