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主会场活动(简称“2025广东对接会”)于9月12日正式启幕。9月11日,“主理人经济”专场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提前举行。
本次“主理人经济”专场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协办,广东文旅兴趣营主理。
据了解,“主理人”概念由来已久,是指将个人特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创业者,近年来在文旅领域发展迅速。去年,“主理人”一词从80亿的字符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华网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在热闹当中,如何跳脱出微观视角,站在产业发展平台,更为系统地看待主理人经济?
“主理人经济”成文旅产业发展新兴趋势
当下,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商业形态悄然生长,落在城市缝隙、乡村肌理、存量厂房、老街骑楼。“主理人经济”以其独特个性、小众审美和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吸引着新一代消费者,甚至重塑商业逻辑与消费体验。
活动现场,广东文旅兴趣营发布了《“主理人经济”青年洞察报告》。广东文旅兴趣营研究主理人何蕊希从青年消费趋势切入,勾勒出“主理人经济”的轮廓与潜力。她介绍,在近几年“主理人经济”的热度背后,能看到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推动。“主理人”在百度指数的搜索趋势上呈现逐步上升,在近一年的区域搜索热度上,广东位列全国第一。基于桌面研究与实地探访,广东文旅兴趣营Z研究团队总结出“地方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搭台、商业资本入局、在地自然生长”是目前推动“主理人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通过调研,研究团队发现文旅主理人面临“文化与商业”“发展快与慢”的两组平衡难题。同时,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主理人”的概念,消费意识有待培育;大部分消费者更加追求特色产品、场景氛围、主理人个性,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小。但值得一提是,在采访问卷的100位年轻人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未来三年内有想成为主理人的意愿。在研究团队看来,“主理人经济”已然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兴趋势。
反向推动城市商业升级与迭代
“主理人经济”作为新兴的事物和业态,也难免“热度渐退、理性回归”。这种高度依赖“人”的非标商业模式(非标商业指区别于传统标准化商业的创新形态,通过个性化定位、差异化场景和去中心化运营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其核心在于打破同质化,强调文化赋能与社交属性),究竟是一剂激活存量空间的良方,还是短暂的风口?
上海领易咨询董事长邹毅作“非标商业,正解还是误区?”主题演讲时,从行业视角剖析非标商业的底层逻辑。在他看来,在非标商业时代,非标不是一种空间也不是一种业态,更多的是一种创新理念,“通过非标和主理人经济,反向推动城市商业的升级与迭代,它会在细分领域,创造很多新的消费场景。”
在广东地区,文旅主理人平台实践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千灯湖主理人学院常务副院长洪涛认为,主理人商业正在崛起,商业形态进一步从“大而全”向“小而美”演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正转向具有个性的、原创的、独立的主理人品牌。但他也指出,主理人面临“资金短缺、运营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塑造乏力、产品同质化”等挑战和痛点,需要平台帮助克服。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分享了主办“全国文化主理人大会”的实践探索。她谈道,因为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断变化,也越来越个性化,公共文化机构不能完全满足,就需要引入优质的社会力量。东莞看中了目标一致的文化主理人,并进行探索,打造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构建协同网络,推动常态落地。
随后的专场路演环节,采用“主理人招募需求项目路演+主理人业态展示项目路演”形式,精准对接供需两端:VLAB翌方181创意产业园等4家空间方现场发布了主理人招募需求,吾悦儿童戏剧等4个主理人项目登台路演,集中呈现“戏剧+文旅”“疗愈+文旅”“艺术+文旅”“游戏+文旅”等多元创新业态。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廖巧 吴丹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