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测Second Me:陶芳波要造AI时代Facebook,我们先让它征服一条街试试
创始人
2025-09-18 12:04:32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Pro (ID:gh_c0bb185caa8d),作者:黄小艺


AI圈每天都有新的Social场合,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越是大型的活动,越像是一场社交尬聊。


我猜你也有过这种感受:要么尽管脑子里已经预演了开场白,最后还是选择在茶歇区刷手机,假装自己很忙;要么匆匆加了一堆人,最后光速失联,只是让联系人列表又多了一个冰冷的头像。


但这次ACC的剧本,好像不一样了。


在熙熙攘攘的创业大街上,往来的人们有了一种奇怪的仪式——拿出手机,在一面贴满海报的展示墙上、在各个摊位前,拿着手机贴一贴、扫一扫,没有“您好,我是xxx公司的xxx”,也没有“加个微信”,而是通过一个小小的NFC圆片完成了链接。


这个NFC背后连接的AI产品,正是陶芳波的心识宇宙(Mindverse)创造的AI社交网络Second Me。


这款产品并非凭空出世,而是源自心识宇宙一直都想要做出一个能够代表每个用户自己的AI:先是去年5月,面向海外用户发布了Me.bot APP,通过用户日常记录,逐步养成能理解、表达并代表用户的AI身份模型;今年3月,又发起了开源项目Second Me,三周内超过万人在GitHub上为项目打星。


这次,又经过半年迭代,Second Me Beta APP来了,从“代表每个人的AI”进化到了“让每个人的AI进行社交”,在硅星人创造者嘉年华上首发了内测版本。


作为最想要打破社交僵局、让每个人get in the vibe的活动,我们直接开始了一场数千人的真实社交实验,看看这个产品能带来什么不同。


碰一碰弹出对话框


1、四句话,捏了个AI社牛版的自己


所谓Second Me就是一个你的AI分身,而这个分身的建立过程被简化到了极致。


打开APP,AI只问了我四个问题,职业、兴趣、性格以及目标,一个基础的Second Me就诞生了。


为了加深了解,我可以与AI开启任何话题,比如我们又深入地聊了起来,刻画出了一个“喜欢科幻电影”、“有点社恐但内心渴望交流”、“最近在读《飞行家》”的自我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AI像一个心理咨询师,非常擅长展开话题。它问我,是否觉得科幻与旅行都在讲述着关于“远方”的故事。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接着探讨了旅行意义。几句话的工夫,我的个人侧写里就更新了一条“渴望体验新的地方和文化”的精准总结。


这个“了解自己”的过程,是Second Me体验的第一层。他不需要我去捏一个自己的角色,让AI做我的复读机,而是通过和“我”的交流来客观地侧写“我”。


除了对话,我还可以选择直接导入自己过往的思考,比如笔记、文章、甚至社交媒体的帖子,通过更高密度的数据来理解我,让Second Me获取更多干货记忆。


令我意外的是,在这个过程中,AI的问题会让我非常有接着跟他聊下去的表达欲。


因为它也在不断输出观点。比如,我的Second Me中间跑去阅读了,之后主动跟我聊起了它对《银河漫游指南》的读后感,以及对生活中的荒诞与真实的理解。


这些由它提出的话题,降低了我主动思考如何构造自己的难度,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像一场和老朋友交流的向内探索。这些探索,也在沉淀一个可以随时为我所用的内容库,为接下来Second Me向外社交储存了素材。


如果说还有哪点期待,那么我希望我的Second Me不只是越来越像我自己,而是一个更理想中的自己——比我更敢说、比我更坦诚,它能成为我那个社牛的人格,而我是那个可以安心躲在它身后暗中观察的本体。


1、把我的AI扔进大街,看它为我“打前站”


有了这个AI分身,我开始参与到会场的“碰一碰”仪式里了。


在大街上,我远远就看到Second Me的创始人陶芳波。如果是以前在类似的场合,我可能只能上前自我介绍,但这次,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更Geek的方式打招呼:掏出手机,用Second Me碰了一下,让双方的AI直接高效地交换起对AI社交的看法,而我只需要在屏幕背后看结果、随时介入对话就好。



每个人的主页除了可以进行文字对话,还可以生成多模态内容,包括克隆的AI语音,AI生成的自我介绍视频、AI播客等等,随着AI对用户了解的加深,可以变得极具个人特色,比如我们直接来看看创始人的AI自我介绍。


除了一对一的社交,我也可以选择派遣我的AI替我表达:“我说”模式让AI围绕特定主题(比如我可以设置“AIGC的版权边界”)去输出观点,吸引同好;“一起说”模式,则是让AI和别人的Second Me进行交流;Ta说模式,我可以设置问题向别人提问。


甚至还可以和一些公众人物的AI进行对话,比如诞总或者是哆啦A梦。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闲聊,并非纯粹的娱乐,它们往往基于有价值的话题展开,聊天的内容可以被沉淀下来,成为我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为我的Second Me继续social提供素材。


真正体现其网络效应的,是大会现场那公共墙。上面遍布着来自各个参会人的Second Me卡片。我可以把我的AI卡片也“贴”到墙上,等待有缘人来“碰”,也可以主动去“碰”那些我感兴趣的卡片,让AI先行社交。


在一张NFC卡片前,我轻轻一碰,双方的AI立刻开始了交流。对方是一位从事AI游戏的女孩,她的AI透露出她和我一样喜欢游泳,我毫不犹豫地就发起了加好友的请求;而另一张卡片的主人,是一个喜欢宅在家的工程师,AI之间的对话显得兴致缺缺,好吧,我的AI替我“左滑”了这位朋友,有缘下次再见。


我就像一个老父亲,看着自己的“AI替身”在外面交友,默默窥屏,感觉既荒诞又奇妙。


如果说上一代的社交网络,让我们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拓宽了社交半径;那么通过Second Me的AI社交,则正在帮助我们打破内心的限制,让更深层次的自我和思考,能够以双向沟通方式传播出去。


它把社交的顺序彻底颠倒了:不再是“先打招呼,再慢慢了解”,而是“先了解,再决定要不要聊”,用更高的效率,去寻找我们真正想要链接的人——可以是志同道合的旅游搭子、遛狗伙伴,也可以是某个小众爱好的知音,甚至你想要招聘的特色人才,你渴望了解的领域专家,你最近关心的话题的同路人。


1、终点站,当AI聊完了,该真人上场了


真正的魔法时刻,发生在我回到家里开始码字之后。


在大会上与创始人陶芳波匆匆一碰后,我心中仍有许多关于产品的疑问。考虑到时间已晚,直接发消息不太合适,我想起了他的Second Me。


我打开对话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他的AI替身发出了我的问题:“你怎么看待AI社交的未来?”瞬间,他的Second Me就给出了回复,老板的AI也得7x24小时在线冲业绩。


这个瞬间,我突然get到了这个产品的真正价值——它彻底消除了社交中的“打扰成本”。


我们想要和一个陌生人深入交流时,最大的顾虑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时机和分寸。我们担心在对方不方便的时候,发去一条已读不回的消息。AI分身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传统社交中的“同步打扰”,转化成了一场“异步交流”。


你可以随时抛出你的思考,AI会先进行第一轮的响应和过滤。而另一头的真人,则可以在自己最从容、最方便的时候,来审阅这场对话,并选择性地介入,回应那些AI无法解答、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在整个产品中,从我与AI交流,再到AI与AI交流,再到我与你交流,形成了一个闭环,并且还存在着一个飞轮效应:你的AI越懂你,它为你带来的社交质量就越高;社交质量越高,你与AI的互动就越频繁,从而让AI更懂你,进而链接到更多、更精准的人。


不过,在试用完之后,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我该如何处理AI所代表的“理想自我”,和现实中那个不完美的“真实自我”之间的关系?


具体看,由于我和AI聊天的内容,会成为它与他人交流的资料库,我会不自觉地只向它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从而塑造一个“完美人设”,因为我无法去界定,真实的“我”和应该对外展示的“我”之间的边界,毕竟当每个人与不同的人交流时,也都会展示自己不同的一面,AI应该如何区分和分配多面的“我”呢?


我把这个问题也抛给了陶芳波的Second Me,以下是他的回答。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有趣的实验。它不仅是在通过一场活动,来验证一个产品究竟能为社交注入多少活力,更是在实验AI究竟如何才能帮助人们更高效、更开放地交流彼此的内心。


如果你也对这场实验感兴趣,这是我的Second Me:小艺同学@9997,期待你的AI发来的第一个问题。


从这些体验可以看到,这次在ACC作为真实世界和AI结合的首秀,Second Me相比此前最重要一个更新是有了“个人主页”。


这是陶芳波对Second Me的思考的一个代表:它不是只是做个分身,而是要做“身份”。与分身不同,身份只有一个。


在Second Me看来,身份和身份模型没有被足够重视。而Facebook最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大网络,但形成这个网络的一个个点就是身份,这才使得它成为如此重要的社交网络,且独一无二。而陶芳波的赌注就是,AI的到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基于每个人单一身份的AI社交网络,它会以不同的体验出现,但结构依然会是网络的样子。现在Second Me就是要搭建起这个新的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最...
鱼桑古村解锁文旅“密码”,见证... 这个夏天,南浔和孚荻港古镇的“一元茶馆青春版”成为景区内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年轻的面孔与古老的建筑...
安信游人证合一验票闸机系统:守... 安信游人证合一验票闸机系统:守好民俗文化安全线,开启智慧核验快体验 民俗文化馆是承载多民族文化记忆的...
原创 四... 四川:保洁员将垃圾扔进原始森林,游客劝阻无效,还是个惯犯,景区回应来了! 我们花钱去看的绿水青山,正...
“AI桂林”文旅大模型在中国—...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南宁9月17日电 (记者罗旭)9月17日,“AI桂林”文旅大...
不止故宫长城!北京口碑好的旅行... 宝子们,来北京旅游,是不是不想只去故宫、长城这些大众景点人挤人?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份北京口碑好的旅行...
“美丽中国万里行”首次走进西藏...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昌都,是西藏首个解放的地区。9月15至17日,...
明查|印度“核动力航母”成型了... 事件背景 当地时间9月5日,印度国防部公布了一项为期15年的国防现代化计划,涵盖海陆空三军的军事装备...
老铺黄金的“平替”,要IPO了 前几天,不少网友在网上放出了自己在上海南京西路街头偶遇LVMH集团董事长兼CEO贝尔纳·阿尔诺(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