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和东京迪士尼谁更好?也许从文化审美、个人趣味的角度讨论,答案可以多元化。然而对于商业项目,经营业绩显然最具评估力。
上海迪士尼城堡
知酷文旅查阅了东京迪士尼运营主体东方乐园株式会社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东京迪士尼营收约163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7亿元。
上海迪士尼上半年业绩是多少?上海迪士尼并未直接披露。根据上海迪士尼投资主体上海申迪集团的财报,上半年营收70.9亿元,归母净利润5.9亿元。申迪集团的业务中不止有上海迪士尼乐园,还有上海野生动物园,以及乐园外围、大度假区范围内的基建开发、房地产、商铺经营等。根据往年这些业务所占比例,知酷文旅估算,上海迪士尼乐园上半年的营收约为60亿元。
东京迪士尼(以下简称“东迪”)的163亿元,上海迪士尼(以下简称“上迪”)的60亿元,东迪营收约为上迪的2.7倍,归母净利润至少4倍,说一句碾压性优势也不为过。
东京迪士尼城堡
那么,为什么?日本仅有1.2亿人口,经济长期萎靡,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被经济学界和网民广泛嘲笑。而上迪背靠中国14亿人口,中国经济活力和文旅市场蒸蒸日上。为什么上迪的业绩和东迪还相差如此之大?
知酷文旅认为,有4个表面原因和2个深层原因。
4个表面原因
第一个表面原因,东京迪士尼面积更大。
东迪有陆上乐园和海洋乐园两大园区,加一起总面积为272公顷,有14个主题片区。东迪海洋乐园是全球唯一的海洋迪士尼,有一定稀缺性。
东京迪士尼海洋乐园
上迪目前核心乐园区面积116公顷,有一座园区,7个主题片区,核心区面积仅为东迪的42%。
不过,上迪正在规划开发的二期项目,面积约81公顷,预计未来十年内陆续建成。届时,上迪和东迪的面积差距将大大缩小。
第二个表面原因,东迪的酒店数量更多。
迪士尼乐园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门票+酒店+餐饮购物。酒店是非常重要的营收来源。东京迪士尼配套了6家酒店,共计4500间客房,覆盖各种价位的消费者。
东京迪士尼酒店
上迪目前有2家酒店,约1200间客房,客房数量仅为东迪的1/4。
更大的面积、更多的酒店,意味着能接待更多客流。2024财年东迪客流量约2760万人次,上迪2024年约14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东迪的超高客流量并非靠外国游客,其本国游客比例高达85%
第三个表面原因,东迪的门票价格更高。
上迪分六级票价,从425元到749元,覆盖不同入园日期。此外年卡价格1399元、2599元和4399元不等。
东迪的陆上乐园和海洋乐园各自独立收费,门票4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游客玩两座乐园就需要1000元左右。其年卡价格也更高,单座园区年卡在3000元以上。
东迪有更大的面积、更多的酒店、更高的价格以及更多的入园人次,其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对比上迪呈现碾压之势,那是理所当然的。
上海迪士尼巴斯光年主题房
第四个表面原因,中国有两座迪士尼乐园,上海和香港,互相有分流效应。
上迪占据长三角消费高地,港迪占据珠三角消费高地。2024年港迪吸引游客770万人次。上迪、港地都属于中国,相加大约2000万游客人次,对比东迪的2760万人次,客流差距缩小了不少。
2个深层原因
为什么中国明明人口更多,经济发展更好、更快,但“日薄西山”的日本却能供养出面积更大、客流更多、客单价更高的迪士尼乐园呢?这就要谈深层次原因。
第一,中国的内需市场仍然偏弱。
数据不会说谎,事实胜于雄辩。无论舆论场上怎么鼓吹,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远不如老牌发达国家日本。
东迪一年有2760万游客人次,其中85%是日本本国游客,相当于1/5的日本国民一年来一次东迪。这个比例是极其惊人的,东迪对日本国民来说,属于日常消费行为,就像逛公园一样稀疏平常。什么叫内需驱动?也许东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上迪一年只有1400万游客(包含外国及港澳台游客),不到1%的中国人一年来一次上迪。上迪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还是太贵了。外地游客去上海,普遍选择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城隍庙这类不要钱的游览区。即使去上迪的游客,也是能省则省,不住上迪的酒店,减少园区内消费。偌大的上迪,只配套了1200间客房,而东迪多达4500间。日本游客去东迪,是放开了消费,放开了享受,不用考虑省钱。
内需消费能力的显著差距,造成了东迪和上迪的巨大业绩落差。
上海迪士尼
第二,东迪和上海采取了不同的运营模式。
东迪是唯一一个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迪士尼乐园,由日本企业东方乐园株式会社负责投资和管理运营,日方拥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每年只需向华特迪士尼缴纳品牌使用费和商品销售抽成。
其他美国之外的迪士尼乐园如上海、巴黎、香港等,普遍采用与华特迪士尼合资投资的模式,华特迪士尼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拥有主导地位。华特迪士尼既收品牌使用费,也收管理运营费,还参与项目投资的分红。
上海迪士尼
按理说,华特迪士尼亲自参与投资并主导管理运营,上海、巴黎、香港等项目应该经营得更好才对。但实践证明,采取特许经营的东迪,其业绩表现堪称完美,而香港、巴黎等项目一度常年亏损。
特许经营模式下,本地企业自己投、自己运营,天然更了解在地文化和消费习惯,在地化融入更方便。东迪就融入了日本的卡通文化和“款待精神”,服务细节追求极致,东迪员工甚至要培训换尿布,以应对带婴幼儿的游客的需求。
而合资模式下,一座乐园有两个“主子”,华特迪士尼和当地企业各有各的想法,华特迪士尼的一些想法和经营未必适合当地,当地企业提出的想法和策略,也不能很快形成策略并落实。例如,巴黎迪士尼的连年亏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一直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且调整适应能力有限。
巴黎迪士尼
上海迪士尼,其运营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美方占股70%,完全把持日常经营管理。一个美国公司怎么可能比中国人更懂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呢?怎么可能及时洞察中国市场趋势变化并及时做出应对呢?
反观东京迪士尼,在地化运营极其成功,开业40年来,陪伴两代日本人度过欢乐时光,已经完全融入日本,许多日本人的婚礼、生日会、成人礼都在迪士尼举行。东迪成为承载日本人美好回忆的国民乐园,以至于这些游客年龄大了以后,依然热衷于故地重游。大批中老年人游迪士尼乐园,这是日本独特的文旅现象。
东京迪士尼
2025可以说,特许经营模式下极致化的本土化融入,成就了东迪的经营神话。
整体来看,目前上海迪士尼的业绩表现和东京迪士尼差距极大,这个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追赶。对于中国文旅产业来说,日本仍然是个值得学习的对手。吸收借鉴日本旅游业的优点和经验(往期回顾:专做日本老年游的旅行社,一年狂赚百亿元),将为中国文旅业者打开新的思路。
作者|王薪宇
编辑|小知知
图片来源|各迪士尼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