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几个月去黑河、珲春这些地方的人,突然多到眼睛都花?不是本地人,是大批俄罗斯人往里跑。免签政策一落地,场面立马变了样。
我查了一下,光是珲春口岸,免签第一天入境的俄罗斯游客就突破1000人,比去年同日翻倍,和往常比直接涨了6倍。车队长龙,从海关口子排到路边,车里全是空箱子,就等着把中国货装回去。这不是听说,是有口岸数据和现场照片的。
为啥跑这么猛?还是因为便宜。俄罗斯远东那边经济不景气,日用品常常缺货,价格比咱们贵两三倍。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一个保温杯,他们那边要卖100多块,国内三四十就能买到好的。以前签证麻烦,手续多,时间长,光花销都够人打退堂鼓。现在免签,拿着半年以上有效护照就能来,能待30天,流程简化到极致,这么一比,谁还不来?
而且来这边不只是买东西。黑河的早市都成了俄罗斯人的“必逛地买菜买水果,还凑到摊位前喝豆浆吃油条,付款直接用微信,比有些中国老人都熟练。黑河的诊所也热闹起来,每个月接待上百个俄罗斯病人,尤其是看牙的。人家说,在本国看牙要等两个月,这边当天就能做完,价格还低,顺便还能逛一圈超市。
我看到另一个数据更有意思。2024年中俄登记结婚的有3万2千对,光黑河一个城市就有2000对。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很多俄罗斯姑娘嫁到中国,根本不提彩礼、不要求买房买车,直接和老公一起做小生意,卖蜂蜜、卖腌菜,还顺带当翻译,家里收入反而更稳定。想想俄罗斯远东那边的现实,男女比例失衡,男人不少沉迷酒精,工作不稳,再加上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姑娘们想要个安稳日子,换个地方找也正常。
再说城市的变化。以前绥芬河的冷清商铺,现在租都要抢,老板们开始扩大品类,从日用品扩展到五金、农业设备。懂俄语的服务员薪资涨了三成以上,岗位需求一下子上来了。口岸也跟着加班,延长通关时间,开免签通道,安排会俄语的警察和志愿者,现场帮忙填表、搬行李。吉林省甚至提前搞购物退税,200块起退,差不多能返9%,双语单子都准备好。你要说这没变化?明摆着就是实实在在的刺激。
我还注意到物流也跟着火了。以前去俄罗斯的货车返程常常空,现在满载而归,一天能跑两趟,司机的收入翻番。这就是典型的双边互补:俄罗斯人来消费,中国边境城市的经济活了。就业机会增加,年轻人也多了选择。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涌入太快,会出问题。我觉得别光盯着数量,关键是双方都觉得划算。俄罗斯人拿到了便宜货和便利服务,中国边境城市获得了客流和收入。甚至那些娶不上媳妇的本地小伙子,也因为跨国婚姻多了新可能。听着像段子,但数据摆那,黑河的登记结婚数就是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