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算法解放双手,“心灵”将如何安放? ——读《未来之地》
创始人
2025-09-29 11:02:34
0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的世界。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到ChatGPT 通过图灵测试,再到自动驾驶逐渐普及,人类社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AI 不仅正在替代体力劳动,更开始取代越来越多原本属于人类的智力劳动。

《未来之地》

(英)尼克·博斯特罗姆著

黄菲飞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4月出版

当算法解放双手,“心灵”将如何安放?

——读《未来之地》

◎夏学杰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的世界。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到ChatGPT 通过图灵测试,再到自动驾驶逐渐普及,人类社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AI 不仅正在替代体力劳动,更开始取代越来越多原本属于人类的智力劳动。

埃隆·马斯克曾说过:“如果AI能比你更好地完成你的工作,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坦率地说,如果思考这个问题太多,人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失去动力。”

埃隆·马斯克的担忧正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内心的写照:当AI能够完成几乎所有人类的工作时,我们该如何生活?何处安放我们的心灵?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这种对AI 带来的意义危机的思考,正是人们当下所面临的困境。

尼克·博斯特罗姆的这本《未来之地》正是针对这一未来图景的哲学探索。尼克·博斯特罗姆是一位知名哲学家、超人类主义者和未来学家,其学术背景涵盖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以及哲学。在这本书中,他直面了这个问题,试图为人们在AI 时代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和心灵归宿提供启示。

AI取代劳动引发生存焦虑

凯恩斯在1930年预测,到2030年,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力提高4至8倍,人类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如今,他的预言正部分成为现实:自1930年以来,生产力提高了5倍以上,人均GDP增长超过7倍。然而,人们并未迎来凯恩斯预期的闲暇时代。现代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仍达36小时,远高于15小时的预测。

这一悖论背后的真相是,尽管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却将增加的财富用于消费而非休闲。正如作者指出的,“贪婪战胜了懒惰”。人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工作时间缩短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生产效率提升的速度。

而AI的发展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当AI能够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大多数工作时,人们面临的将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重组,更是人类存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马斯克的困惑代表了许多人的焦虑:如果AI能比你更好地完成工作,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意义?

在现代社会,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当人们介绍自己时,通常会先说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我是程序员”“我是医生”。工作和职业构成了我们自我认知的核心部分。当AI取代人类劳动,这种基于工作的身份认同将如何重构?

作者认为,人类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深层心理结构:努力—回报模式。我们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相应回报,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们的奋斗精神。但当AI能够轻松完成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时,这种心理模式受到挑战。如果AI可以比我们写出更好的小说、谱写出更优美的曲子、解决更复杂的科学问题,我们的努力还有价值吗?

作者还在书中深入探讨了西西弗斯的神话隐喻。西西弗斯被罚永无止境地将巨石推上山坡,每次接近山顶时巨石就会滚落,他必须重新开始。这个神话在很多方面反映了人类劳动的处境: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财富、成就,但最终都难免一死,一切归零。

在AI时代,这个隐喻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果我们的劳动不仅最终是徒劳的,甚至由于AI的出现,在过程中也是不必要的,那么我们存在意义何在?

重新定义“工作”与“休闲”的边界

在书中,作者认为,未来人们可能继续“工作”的两个原因是获取收入和工作本身的价值。即使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人类仍可以为了获得更高级的商品和服务而工作,比如延长寿命的治疗、增强认知能力的植入物、提升外貌的改造等。而这些“超常商品”可能成为新的奋斗动力。

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对话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虚构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哲学系列讲座的场景,由作者本人主讲。此外,作者还构建了一个动物世界寻找乌托邦的寓言场景,以此映射人类世界。通过这些既贴近生活又新颖有趣的场景,作者意在帮助读者快速进入哲学场域。

作者认为,假设人们的欲望是我们要比别人拥有更多。而我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们希望从提升的地位中获得优势,例如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所带来的特权,或者通过拥有比对手更好的资源来获得安全感。这种相对的欲望可能会成为一个人取之不尽的工作动机来源,即使我们的收入可能已经相当可观。

然而,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重新思考工作与休闲的二元对立。在后工作时代,工作可能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成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参与社群活动的重要方式。工作与休闲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成为一种全新的“有意义的忙碌”。

作者还提到,人类的欲望具有相对性,我们不仅渴望拥有更多,还渴望拥有比他人更多的东西。这种相对欲望可能会导致无休止的工作追求。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培养对绝对价值的追求,即那些不依赖于与他人比较的价值,例如美学体验、人际关系、知识追求和精神成长等。这些价值的实现并不一定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却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面对可能的“无聊危机”,作者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通过教育改革和文化转型,人类可以学会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当前的教育体系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力,未来的教育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人们寻找意义、发展兴趣、深度参与世界的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生活,而不仅仅是如何谋生。这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哲学思考的训练、社群参与技能的提升等。正如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所警示的那样,缺乏生活目标和意义会导致存在性无聊和自我毁灭倾向。

然而,AI取代劳动并非完全是威胁,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正如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与安德鲁·麦卡菲合著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所言:“如果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帮助打开了封锁在重塑物理世界的化学键中的能量之源,那么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真正的前景就是,它将帮助打开人类的创造之源。”从历史上看,技术进步在淘汰某些职业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活动领域和价值创造方式。

AI可以解放人类从事更富创造性的活动,解决更复杂的全球性问题,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类体验。关键是要建立适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引导技术向增强人类能力而非取代人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 时代找到新的生活意义,避免陷入无聊的困境,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忙碌”。

在变革前夜思考人类未来

在AI时代来临的前夜,《未来之地》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探索人类未来的道路。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思想实验和哲学探讨,帮助读者直面AI时代的根本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它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前,我们需要的并非现成的答案,而是思考的勇气。

维特根斯坦曾深刻地指出:“当一切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已被回答的时候,人生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触及。”技术固然能够解答“如何实现”的问题,但“为何生活”这一关乎生命意义的终极问题,始终需要人类自己去探寻答案。

在AI时代来临之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准备,更是哲学思考和价值重构。作者提醒我们:“随着我们向这种轻盈的状态迈进,摆脱了日常吸干我们时间和精力的挥汗如雨的劳作,我们可能开始感到一种疏远的无目的感,一种无根的‘存在之轻’。”

AI取代人类劳动的可能性,迫使我们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人类生活?什么是只有人类能够提供而机器无法替代的价值?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在于我们生产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体验世界、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结、如何面对有限性、如何创造意义。就像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的反思那样:当托尔斯泰发现自己的一切过往皆是虚伪与错误时,他开始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他写道:“我终于从特立独行中解脱出来,看见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拯救了我。我明白了,如果我想认知生命,参透生命的意义,我就不应该像寄生虫一样生活,而应该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真正人类赋予生命的意义,和生活融合,从而来阐述和验证生命。”

后工作时代的人类生活,并非无所事事的休闲,而是重新发现劳动的本真意义。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类参与世界、塑造自我、服务社群的重要方式。AI或许可以取代我们的工作,但它无法取代我们选择如何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未来之地》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人类课题:在变化的技术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和发展那些使人成为人的核心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会来自机器,而只能来自人类不断自我审视、对话和探索的旅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饭后半小时,3个举动易诱发脑梗... 近年来,脑梗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数据显示 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 脑卒中患者高达1242万 且发病年龄越...
国庆中秋将至,这份健康饮食锦囊... 金秋送爽,即将迎来国庆与中秋相连的8天超长假期。无论是家庭团聚、走亲访友,还是外出旅行,美食总是节日...
大佬连发警告,“人类只剩最后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 (ID:ifeng_tech),作者:凤凰网科技,编辑:董雨晴如果说...
原创 2... 21岁女孩独闯埃及的惊险之旅: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与警示 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池同学做了一个让身边人都惊...
成为景德镇文旅推荐官的“鸡排哥... “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最近,江西景德镇的“鸡排主理人”李俊永因特色经营方式走红...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粤港... 9月29日,以“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十一假期旅游新风向:县域游迎爆... 央视网消息:这个十一假期,旅游市场迎来新变化,越来越多出行者不再满足传统热门景点打卡,而是追求更具个...
刘封如果发兵援助关羽,关羽仍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樊城,前期节节胜利,后期久攻不下,关羽派人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和孟...
带爸妈去重庆5天游费用多少钱,... 宝子们,重庆这座城市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宝藏盒子,藏着数不清的惊喜和美好。它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独...
中秋+国庆,这个长假出行有啥不... 中秋国庆长假来临,各地将迎来又一波出行高峰。这个假期中秋叠加国庆,出行会有哪些新的特点,在28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