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既是游客逃离城市喧嚣、体验慢生活的休憩之所,更是撬动乡村旅游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聚焦资源优势、政策引领、制度建设、管理运营,加大民宿产业扶持力度,推动民宿产业实现“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143家皖美旅游民宿延续良好势头,接待游客40万人次、营业收入9250万元、平均入住率48.5%,分别同比增长6.72%、9.33%、3.2%。
生态赋能,乡村资源焕新生
池州民宿自带“生态基因”。依托九华山的云海松涛、秋浦河的碧波荡漾,当地民宿将“原生态”融入运营肌理,让游客在山水间沉浸式感受乡村野趣,更让闲置乡村资源焕发新生。
在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九华后海景区旁的将军阁民宿每逢节假日便热闹非凡。游客们或沿溪漫步、拍照打卡,或围在自助柴火灶前生火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香与欢声笑语。“这边水很干净,凉快又舒服,沿路风景也美,跟闺蜜带点零食水果边玩边吃,特别快乐。”游客刘菲菲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我们主打的就是原生态体验,让游客‘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将军阁民宿主理人江雄飞介绍,民宿推出自助烧烤、柴火灶做饭、围炉煮茶、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将乡村生活场景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如今,民宿游客量逐年递增,2025年预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产值220万元。
这一变化源于将军村对乡村资源的精准盘活。2021年,将军村立足九华后海景区生态与文化优势,整合30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改造,通过“村企合作”模式陆续建成将军阁、一亩春风等一批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此举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更让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近30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环九华山及周边区域、沿秋浦河流域两大民宿集聚带,全市民宿等小型住宿设施达1186家,拥有客房9500间、餐位数21300个,2024年民宿数量较上年增长37.5%。其中精品民宿300余家,包括甲级旅游民宿1家、丙级旅游民宿8家,皖美金牌民宿43家、银牌民宿100家,“ 集群化、高品质”的发展格局日益清晰。
文化铸魂,民宿体验有深度
如果说生态是池州民宿的“颜值”,那文化便是其“灵魂”。近年来,我市民宿跳出“单纯住宿”的局限,将非遗技艺、传统节日、民俗风情融入运营,让游客在山水间触摸文化温度,实现从“短暂停留”到“深度沉浸”的转变。
端午时节的九华镇,民宿内粽叶飘香。一场以“浓情端午·粽香随行”为主题的“民宿+非遗”体验活动正在上演:游客们围坐在一起,折叶、填米、捆绳,制作粽子,让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变得鲜活可触。“住在这里既能看九华山的壮丽风景,又能亲手做粽子,这种体验是酒店比不了的,特别有记忆点。”来自辽宁的游客张惠敏直言。
以文化为纽带,九华山民宿经济探索出“文化留客——深度消费— —产业增值”的特色路径。风景区还出台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累计发放奖励资金77万元,鼓励民宿深耕文化、创建品牌。2024年,青阳县(九华山)成功获评“皖美民宿集聚区”,成为全省民宿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
政策护航,产业发展有保障
90后陈然是青阳县初心叁舍民宿的负责人。2022年民宿建设初期,他因重建投入大、自有资金不足陷入经营周转困境。中国银行池州分行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调研,认定民宿产业能带动当地旅游、茶叶、土特产销售,符合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很快为其发放50万元“旅游商户贷”。“这笔钱帮我们完成了客房改造和庭院景观升级,民宿开业后入住率一直稳定在60%以上。”陈然的感激,道出了众多民宿经营者的心声。
“我们始终将民宿产业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中国银行池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主任余慧娟介绍,该行已为文旅行业提供普惠贷款,支持超200户民宿、餐饮客户。
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我市始终将民宿发展纳入文旅产业整体布局,通过“顶层设计+精准扶持”破解产业瓶颈、指明方向,让民宿经营者“有底气、无顾虑”。
在顶层规划上,我市构建“ 1+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促进池州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土地、消防、审批等“卡脖子”问题;编制《池州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2-2026)》等文件,明确“打造特色精品民宿集群”目标,并将其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确保与城市战略同频共振。
在具体扶持上,我市多点发力精准施策。金融层面,协调17家银行开发近20个民宿专属金融产品;为22个文旅项目的43宗土地办理不动产登记,助力融资4403万元,有效破解“抵押难”。品牌激励方面,将民宿奖励纳入产业扶持政策,对获评国家甲、乙、丙级及“池州十佳特色民宿”等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奖补359万元,其中今年发放80万元。此外,2024年起联合市总工会将民宿纳入市级疗休养基地选拔,既满足职工需求,又为民宿稳定客源。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推动我市民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11家民宿入选“大黄山”高端会奖基地,山水间·醉里头、秋浦仙居等凭借鲜明地域特色和优质服务成为行业标杆,引领我市民宿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
人才筑基,提升品质强内核
民宿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服务品质上,而服务品质的核心在于人才。我市通过“培训+竞赛+交流”多举措打造高素质民宿人才队伍,让“专业服务”成为民宿的“加分项”。
竞赛是检验技能、推动行业提升的“试金石”。2022年,我市3家民宿管家在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技能大比武中斩获金、银、铜奖,成绩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举办首届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全市18家民宿的5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围绕“我的民宿”推介、中式民宿早餐设计制作、民宿主题客房设计3个赛项比拼,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2024年,青阳初心叁舍、东至飞地学苑获评“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二十强”,东至飞地学苑在全省文化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中斩获民宿早餐比赛铜奖。
“ 走出去”学习为民宿经营者打开了新思路。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民宿从业者赴浙江莫干山、黄山、婺源等民宿发展先进地区考察交流,学习“民宿+文创”“民宿+研学”的运营模式及区域品牌打造经验。截至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民宿管家和工作人员培训超20场,参训人数突破600人次。
行业自律更让产业发展“行稳致远”。2024年5月,池州市民宿产业协会成立,首批会员近100家。协会发布《池州市民宿产业协会自律公约》,从服务标准、安全管理、诚信经营等方面规范民宿行为;同时组织开展《民宿的运营及二销》《民宿如何有效做好小红书运营》等专题培训,帮助民宿解决运营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产业“抱团发展、规范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