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当代最穷科研民工?
创始人
2025-09-30 19:24:54
0

年初,谷歌DeepMind的科学家Felix Hill疑遭抑郁重压所困,英年早逝。


他留下的万字遗书,毫无修饰地揭示AI最前线的残酷生态——


在“股票期权 + 技术突破”的光环背后,是连轴运转的高压机制与几近窒息的绩效追求。



他的反思真诚而深刻,既激励人心,又让人沉思不已。


而这一悲剧,只是冰山一角。


电气工程师、通信工程师Viet Van Dang感慨道:他的一个朋友几乎因为对AI的恐惧而自杀。



近期,知名计算机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Hany Farid直言:


如今不只是个别学生,而是“几乎所有人”都在为就业犯难。


他表示,从“氛围编程”(vibe coding)的兴起,到AI自动生成代码的能力日益增强,这些趋势进一步加剧了焦虑。


博士生何去何从?


今年5月至6月,《自然》杂志对全球3785名博士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探究了从导师指导到找工作的方方面面。


刚刚,他们公布了调查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博士生的总体幸福感有所回升,但严峻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根深蒂固。


AI取代博士,博士生怎么看?


刚刚,Nature发布了调查结果,揭示了当今的博士生,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中挣扎求存的。


今年的调查首次询问博士生对人工智能(AI)工具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约53%每周在学习中使用,16%从未使用;75%认为能提效;71%接受在博士阶段使用。


博士生的AI使用差异


在使用AI完成准备求职申请、整理或跟踪科研文献等任务时,大多数博士生感到很自在。但在涉及更接近科研的任务时,比如收集和分析数据、设计实验、撰写论文和同行评议,他们就没那么放心了。


约81%表示不太信任AI;82%担心AI内容的质量与可靠性;65%担心削弱思辨/科研/写作;64%担心可重复性。


在AI是否取代博士的核心技能/角色上,整体样本的意见存在分歧——


43%同意前者,42%同意后者;40%不同意前者,而39%不同意后者。


调查参与者警告说,依赖AI有风险。


一名在印度攻读博士的男生写道:“你会变得过度依赖AI工具,结果影响到批判性思维和自信心。”


同样在印度读博士四年级的一名女生写道,她觉得ChatGPT“削弱了我的思考能力”。


大约64%的人表示,他们希望所在机构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在工作中更好使用AI的指导。


Mohammed Shaaban在伦敦读博时被鼓励负责任地使用AI,他也认同这一点:


这是一场革命。我们要花大力气培训大家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它,而不是任由大家自己摸索。


生活不易,读博喜忧参半


调查数据显示,博士生的满意度已从2022年的62%回升至75%,重返此前的水平。


这种回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下学术交流的恢复,以及博士研究所带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欧洲早期职业研究者组织Eurodoc的前任主席Pil Maria Saugmann表示,之前的满意度下降是合理的。


在2022年,她完成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解释道:


有整整一年,所有指导都在线完成,与团队的所有互动都是在线的。我不惊讶数字上升,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处于一个更正常的状态,即拥有同事间协作的环境。


在调查中,大约78%的博士生对博士学习所带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感到最满意。



生物力学博士生Miguel González Martín表示,博士学习让他能够以很快的节奏不断学习新知。他也自称荣幸——有机会直面全球性难题。


大约73%的受访者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感到满意,66%表示对导师在科研指导上的支持感到满意。


在薪酬和待遇方面,满意度就低得多了:仅有47%对自己的薪酬福利感到满意。女性和少数族裔群体的不满比例更高。


然而,光鲜的数据之下,是无法忽视的阴影。


更清醒的现实是:全球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仍面临歧视或骚扰,而且许多人报告每周见到导师的时间还不到一小时。


除了这些挑战,博士候选人一直将薪酬过低和职业指导不足列为造成不满的主要原因。


尽管AI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博士生的工作方式,但有一点没有改变:学术界仍然是他们首选的职业发展方向。


在博士阶段每周要干60个小时甚至更多,也会显著影响满意度。如果读博士并非出于科研热情,而是为了在残酷的就业市场中获取优势,这种动机与现实的错位导致他们难以从繁重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大约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博士经历和预期相符,而34%觉得没有达到预期。在印度,这种不满比例升到了39%。


孟买塔塔基础研究所研究生院院长Shubha Tole表示,本科生数量的激增加剧了暑期科研项目和实习岗位的竞争。结果,大多数新入学的研究生缺乏相关经历,对科研的具体做法和科研文化都知之甚少。


博士生的噩梦:没钱没论文


当被问及普遍担忧时,财务压力(42%)和发表论文的压力(41%)位列前两位。


一位美国博士生直言:“我希望我们能拿到足以维生的工资。当我还在为下一顿饭发愁时,真的很难专注于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31%的受访者表示心理健康是他们的担忧之一,25%担心如何平衡学业与家庭、照护责任。


更具体而言,在生活成本上升,86%的受访者对此感到忧虑,比2022年的85%还高;55%的人认同,通货膨胀的加剧会对他们继续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应届博士毕业生Mohammed Shaaban表示,这些经济担忧“令人震惊”:


如果情况继续下去,我们会看到更多学生提前退学,或者选择不走学术道路。


全球仅21%将政策环境列为首忧,但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64%。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会主席Teddy Warner,将其归因于今年年初以来美国科研体系的动荡。Warner说:“我见证了特朗普就职前后的情况,而今年大多数时候都更加混乱和不确定。”


科研经费削减,已成为美国研究生的主要焦虑来源,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他们担心可能连研究都没法开始。有些国际学生干脆不出国旅行,担心在美国边境被拦下。


美国的政治动荡影响已溢出博士群体。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人员选择回国。这也加剧了国内博士毕业后的职位竞争。


骚扰与偏见猖獗


有4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过歧视或骚扰,其中最常见的是霸凌和性别歧视


这说明,学术环境依旧存在严重问题,并直接损害博士生的健康。


困扰博士生的常见不当行为


Saugmann说“如果你问博士培养领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危机,答案是肯定的。”


她表示,《自然》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关于欧洲高校心理健康的调查相呼应。


在遭遇霸凌或歧视的人群中,只有28%觉得自己能够在不冒个人报复风险的情况下公开经历。


这一比例与2022年的调查(26%)类似。最常见的施害者是导师和其他资深学术人员,其次是同学。


在心理健康方面,30%的人表示,他们曾因学业相关的焦虑或抑郁寻求过帮助。女性比例更高(37%),男性为24%。


对院校心理健康支持的评价则褒贬不一:不同意院校提供足够一对一心理健康支持的人略多(37%)于同意的(33%)。


虽然30%认为相关服务能满足需求,但38%认为不能。


Warner表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很多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支持有所改善。


导师难得一见,德国更糟?


与往年类似,今年的调查揭示博士指导严重不足,49%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周与导师交流不到一小时。


各国差异明显:英国61%、德国60%的学生每周与导师见面不到一次,而在印度,这一比例仅为37%。


博士生花更多时间和导师交流时,对博士经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每周与导师交流三小时或以上的学生,自称“极度满意”的比例是18%;而交流不到一小时学生的该比例为5%,不到前者的1/3。


而德国的情况更糟。他们抱怨缺乏导师指导的比例显著更高(44%,全球平均为26%);对职业指导不满的比例为40%,明显高于全球平均的33%。此外,他们对心理健康的担忧比例为45%,也远高于全球平均的31%。


代表德国96所机构和博物馆成员的Leibniz博士网络发言人Julius Petrausch说:


在德国,指导不足其实是更大权力滥用问题的一部分。


Petrausch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赋予导师对博士生过大的权力。他说,这种制度“可能导致博士生满意度低”。


去学术界,还是另谋出路?


与2022年相比,今年略有上升,52%的学生表示他们最终更希望进入学术界,而24%想去工业界。


无论博士毕业后去向如何,很多受访者都表示缺乏职业指导——


只有52%对自己得到的职业建议满意,只有31%认为研究生教育能很好地为他们在学术界以外的科研岗位做好准备。


在奥地利的一位印度博士生说,他希望得到更多关于论文发表、研究者曝光度、经费管理和高校招聘制度的指导。


尼日利亚读一年级博士生回应说:“如果让我能改变博士项目,我会希望课程里有更多结构化的导师指导和职业发展支持。”


他建议:“把定期的必修工作坊和一对一导师交流,以及科学沟通、项目管理、就业市场准备等技能设定明确的里程碑,让每位学生更自信、更好地为学术和非学术职业做好准备。”


尽管如此,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感到满足。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149-7

https://x.com/lemire/status/197264335202254885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消化性溃疡治疗:6个中成药+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核心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保护机制...
肝病恶化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告... 深夜,刘阿姨半梦半醒间感觉右上腹阵阵闷痛,她揉了揉肝区,却又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醒来,上腹微胀、食欲...
冰川有希望,人类就有希望|记者...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封面新闻) 文/闫雯雯 越靠近山,我们就越崇敬它。 距离达古冰川最近的黑水...
原创 大...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大安区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品质,全力打造安全有序、...
原创 大... 路边看到这种拳头大的蜗牛,千万别手痒去碰,更别想着吃它一口! 6月底,福建开展集中灭除非洲大蜗牛志愿...
第一批“请3休12”游客已抵达... 来看一看,不如干一干!五年94万青年在山城安居 9月30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
总投资40亿!白云区“百千万工... 9月27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省旅游发展大会签约项目、广州市和白云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正佳...
双节同庆!广州文旅活力盛放,展... 今年国庆、中秋佳节同庆,广州各大文旅景区策划了一系列融合非遗文化、潮流科技与体育元素的特色活动,将传...
10个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帮助孩...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这篇文章,一共收集了10个技巧,助家长成为宝贝的情绪管理...
告别晚餐碳水,选这4种食物,饱... 告别饥饿减肥!这些低卡高纤维的晚餐选择,让你吃得满足、睡得香甜,轻松瘦出健康好身材~ 一、玉米燕麦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