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1日讯(通讯员 邹诸悦)国庆前夕,抖音热门话题#避暑度假到贵州#总播放量强势突破100亿次。
百亿播放量,这并非一次偶然的网络热度,其背后,是贵州从自然禀赋到精心布局,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的全方位努力,更是贵州立足独特生态基底,凭借长期战略定力,在文旅赛道上实现的一次精准“弯道超车”。
多年深耕、厚积薄发——这一次,贵州攒足了劲儿。
在“战略定力”上攒劲。贵州没有用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是选择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康庄大道。如今,贵州将“穷山”转变为户外运动的乐园,将“恶水”转化为漂流探险的激情,完成了一场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拥抱的“地理价值再发现”。
在“基础设施”上攒劲。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发展步入“黄金十年”——“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民航机场9个市州全覆盖,“市市通高铁”深入推进……曾经藏在深山的一个个苗乡侗寨、瀑布溶洞,如今已与外界畅通无阻。
在“创新业态”上攒劲。贵州素有“文化千岛”之称,不仅坐拥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万峰林等世界级自然景观,更孕育了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民族文化载体,以及侗族大歌、苗族刺绣等璀璨的非遗瑰宝。今年夏天,贵州针对不同客群,精心打造了四大主题产品:“山水奇观·非遗传承”“旅居康养·生态疗愈”“玩水消暑·户外探险”“研学实践·文化寻根”,全面串联全省核心资源。从非遗传承到生态疗愈,从户外探险到文化寻根,贵州正以“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向游客呈现一个多元、鲜活、常来常新的多彩贵州。
在“文旅融合”上攒劲。从一场电影、一场音乐会、一场球赛到一次走秀,贵州不断打破边界、跨界融合,把每一次“破圈”都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新契机,让“流量”真正沉淀为这座多彩省份的“留量”底蕴。
在“传播破圈”上攒劲。贵州很早就意识到立体化、分众化传播的力量,从 “避暑度假到贵州”品牌的持续塑造,到夏季国际文旅市场的精准聚焦,系列传播活动贯穿始终。贵州成功构建了一个立体共振、内外联动的传播矩阵,让“多彩贵州”从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卷,演变为一个充满互动、体验与共鸣的动态IP,最终将百亿级的网络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增量与发展动能。
在“优化服务”上攒劲。一时的火爆容易,持续的口碑才是关键。贵州的劲儿,不仅用在吸引游客前来,更深耕于如何让游客满意而归、主动代言,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再将“留量”升华为“口碑”。
作为大数据高地,今年,贵州首个深度本土化旅游行业大模型AI智能体——“黄小西”正式亮相。如今,这位智慧导游已深度集成于“一码游贵州”平台,成为游客掌上的24小时专属导游。它能根据游客的实时位置和兴趣,提供AI智能行程规划,并主动推荐小众、舒适的替代景点,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 “服务找人” 的转变。
从顶层战略到基础设施,从创新业态到升级体验,从文旅融合到贴心服务,贵州用多年深耕证明:百亿播放量的热度,从来不是“靠天吃饭”的侥幸,而是“攒足了劲儿”的必然。
这个秋天,贵州还将以“康养栖居·诗画金秋——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为主题,围绕“养眼、养胃、养身、养肺、养心”五大维度,将抽象的养生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系统展示金秋美景、地道美食、山地运动与多彩文化,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养生型”深化转型。
从10月初至12月末,贵阳、遵义、六盘水等九市州将围绕主题,接力开展路边音乐会、酱酒美食文化节、村超联赛、马拉松、苗年盛会等近百场文旅体活动,持续点燃秋季消费热情。
游客可在遵义湄潭的“茶香满秋·丰收之宴”中感受农事乐趣,或在安顺的“丰收庆典,田园欢乐”里体验民俗风情;也可在「声•遇」贵阳演唱会、荔波迷笛音乐节中,聆听自然与潮流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