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ECO氪体
球鞋文化的降温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所谓的「炒鞋经济」退潮,二级市场的溢价空间逐渐缩窄,限量与稀缺的神话也正在消解——连小学、初中的操场上,篮球鞋曾经至高无上的地位,都被象征尖端科技的跑鞋悄然取代。
但偏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靠流量起家的新势力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切入球鞋市场,以自成体系的内容与销售路径,和传统品牌展开正面较量。
在《平台社会:互联世界中的公共价值》一书中,荷兰学者范迪克曾提到,当下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了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关系。
抖音无疑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之一。作为日活最高的内容平台,它一头连接着消费者的注意力,一头连接着商业供给端。而过去几年,随着草根篮球在全国各地蔓延,抖音上的篮球内容生态正不断扩张,平台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篮球视频被发布,厂牌、赛事、达人,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自洽的内容池。
再加上抖音仍在不断推进自己的「种草-拔草」的生态闭环,内容池的繁荣反过来催生了新的交易场景——许多拥有影响力的篮球达人,开始从品牌推广转向自有产品,尝试以更直接的方式将影响力变现。
大多数人选择从服装入手,路径更短、风险更低;但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迎难而上做球鞋,只是如前文所述,篮球鞋的市场门槛极高,新品牌想要在夹缝中突围并非易事。
以草根篮球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达人之一曹芳举例。2023年,曹芳创立了自己的球鞋品牌SENZU BEAN,并推出了首款篮球鞋「仙豆一代」,但发售后,却因849元的官方售价争议不断。
在彼时与体育产业生态圈的交流中,曹芳曾直言,自己在做研发包括对接供应链时,完全拿不到有竞争力的价格。
「不是我想卖多高的价钱,而是我做不出来便宜的鞋。」
「仙豆一代」首发配色
同样,一直备受关注的SPO也表达了类似的现实判断,创始人椰子表示,自己早已经接受了成本上完全没优势的事实。
「好的工厂每天面对的都是几万、几十万件的大单,我们这种一批1000双的量产对他们根本不算什么,自然也就没有立场去跟人家要更好的价格。」椰子透露。
「人家愿意陪着你玩就可以了。」
事实上,许多国产品牌的科技体系,一部分来自品牌自有实验室,一部分则来自与上游供应链的深度合作。而在这种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便自然会形成资源壁垒,使得新兴品牌难以拿到高质量材料和技术支持。
简单来说,自己做鞋的小品牌,在整个上游几乎拿不到任何优势。
那么,这些以抖音为主要阵地做鞋的「小品牌」,是如何直面这个致命劣势的?他们真正的优势,又藏在哪里?
如今,篮球达人们在新生代篮球受众中拥有极高的影响力,许多达人一条视频的播放量、粉丝互动率,甚至能盖过一整支职业球队。
不过,在表面现象的另一端,不同于职业运动员们,这些达人们的超高曝光属性,还没有被完全体系化地开发:即便是头部的网红篮球运动员,上脚的品牌更多也都以短期商单为主,鲜有被正式签约为品牌代言人的案例。
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当他们开始自己做鞋时,就能让产品与个人形象产生强绑定,甚至为产品带来一种传统代言人难以复制的深度关联。
曹芳便曾坦言:「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鞋,他代表我的情怀,这套审美体系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能受到认可我的粉丝们喜欢。」
在这份独立的审美体系下,SENZU BEAN也逐渐从表达自我,走向了更完整的产品布局。
除了主打的「仙豆系列」篮球鞋外,品牌还推出了休闲鞋系列,并凭借更轻松的设计语言和可穿搭属性,吸引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目前,在品牌的抖音商店中,标价399元的休闲鞋,多个配色的销量均已过万,远超首发的实战款。
从品牌直播间的内容策略来看,休闲鞋也已经成为当前的核心推广产品,让SENZU BEAN在探索中找到了新的增长路径。
另一边,备受关注的SPO则始终将重心放在实战鞋领域。
从最初因外形被网友拿来与科比系列比较,到与年轻球员柯冉合作引发讨论,SPO更像是一个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品牌。
创始人椰子并不避讳这个说法:「这是事实,我们也是在争议中进步的。」
借助几次舆论事件,以及在抖音篮球核心场景中的持续曝光,SPO逐渐建立起认知,并凭借「薄底快靴」的鲜明产品定位,赢得了一批忠实消费者。
在谈及消费画像时,椰子坦言,这一群体与他最初的设想差距不小——「我原以为我们的用户会是更有消费能力、具备一定阅历的篮球爱好者,但结果是,年轻人给了我们最多的反馈和支持。」
同时他还补充,这一点也是品牌在与多名签约球员合作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的。
SPO为篮球达人柯冉推出个人PE
这正是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品牌特征,产品的构想、研发乃至发售过程,都能被全程记录和放大,成为公共讨论的一部分。
如果激进一点去思考,在这样的语境中,「黑红」或许不再只是风险,而是一种品牌成长的可选择路径——只要最终有产品力支撑,争议也能反过来成为最好的营销。
但问题回到前文提到的那点,当上游资源与成本完全不占优时,这些品牌又该如何与拥有成熟供应链体系的大品牌正面竞争?
以球员、测评师、测试师等不同身份深入球鞋领域多年的叶天,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直接找品牌合作。
2023年,叶天携手特步,推出了个人首款篮球鞋「逆天一代」。虽然产品由特步官方发售,但整双鞋确实完全来自叶天个人的理念与设计主张。
关于合作模式,叶天向体育产业生态圈透露:「大家都知道特步的跑鞋实力很强,篮球线相对薄弱。我们的合作是互补关系——我借助特步强大的供应链与开发资源,去实现我想做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以研发逻辑与产品力的提升,反过来也能帮助特步的篮球线进步,帮特步展示想做好篮球产品的决心。」
就这样,国内首个以「个人IP x品牌共创」形式推出个人鞋款的案例诞生,并一举成为特步抖音旗舰店里最受欢迎的篮球鞋款之一,收获了不错的「战绩」。
逆天一代
从曹芳到椰子,再到叶天,这些路径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品牌与个人IP之间的关系,也让「做鞋」这件原本复杂且高门槛的事,变得更具想象力和互联网气质。
但与此同时,内容流量的爆发并不等同于商业模式的成熟。在抖音上做球鞋,是否真的能跑出一条稳定、可复制的路?
我们继续看。
如果现在打开叶天的抖音主页,可以看到他将「逆天二代」的筹备过程,完整记录成了一个系列节目。
在这系列视频中,他与研发团队多次沟通、反复校对、不断修改样品。每一个细节的取舍、每一处结构的调整,都以真实的影像被记录下来。这些幕后过程,不仅展示了一双鞋的诞生,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最好的营销,其实就在一个‘真’字。」
叶天认为,做鞋是一件极其费心费力的事,但当他将这些真实的过程分享给球迷时,自然就能引发共鸣——消费者能清晰看到产品背后一针一线的用心,也更容易信任品牌。
「这可能就是互联网做鞋的最大优势。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带货与营销渠道,不需要额外的宣发预算,只要把产品做真、讲明白就行。」
「逆天一代」的鞋盒设计
叶天还提到,不论是自己还是后来者,只要能做出有特色、有态度的产品,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仍然充满机会。
「互联网不会埋没任何一个有才的人,也不会忽视任何一个用心做出来的产品。」
把镜头转向前文提到的SPO,同样能看到几分相似的逻辑。虽然这个品牌始终处在流量中心,但据创始人椰子透露,他们在营销推广上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甚至没有专门的marketing或branding部门,除了签球员外,推广几乎没有什么投入。就是all-in产品,用我自己和店铺账号去分享。」
但同时,他们很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产品直接寄给美国的训练师,请他们在日常训练中试穿并反馈。
相比传统的营销传播流程,这种方式更直给——当人们在网络上看到训练师或球员穿着它出现在球场上时,便会主观地接受到这个鞋子能在更高水平舞台上经受住考验的信息,信任感也就自然建立。
而这种细节的传播渗透,也是互联网区别于传统品牌营销所能够实现的差异化效果之一。
不过,这并不耽误他们以品牌思维展开更立体的布局尝试。据悉,SPO已与华侨大学建立官方合作关系,成为其篮球装备品牌,并计划在今年10月于华侨大学校园内开设一个接近美国大学「Bookstore」形式的文化店铺。
这意味着,SPO不仅在拓宽线下场景,也在尝试从各方入手,帮自己从流量生意,转向长期品牌思维。
SPO的产品也曾在NBA赛场上亮相
回到题目中的问题:在抖音上做球鞋品牌,是一门好生意吗?
对于当下这些在抖音上做鞋的新品牌而言,眼下的爆发只是开始。他们的故事折射的,其实是中国体育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次结构调整——当流量与生产力结合,球鞋的诞生逻辑也在被重写。
如果「好生意」意味着利润和规模,答案或许还为时尚早;但如果「好生意」指的是一种新的路径——以个人影响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土壤、以真实为价值的品牌生长方式,那么,这门生意确实正在被这些人重新定义。
中乔体育和「超级草根」厂牌合作推出「超级草根1代」
当然,这条路仍然漫长。成本高、供应链薄弱、产品线尚不稳定,这些现实问题摆在所有新兴品牌面前。
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他们正在以更轻、更快、更真实的方式,重启一个行业的想象力,这或许才是这门生意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