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一段拍摄于泰国旅游大巴上的视频引爆网络。 画面中,一名中国籍导游李海手持麦克风,对游客高声威胁:“不消费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到了免税店让你上不了车!
他甚至手指拍摄者要求删除视频,态度嚣张。 事件迅速发酵,泰国旅游警察第一局代理局长颂差亲自带队调查,48小时内将李海逮捕。
然而,戏剧性的转折随之而来。 有网友发现,李海竟与国内一则发布于2025年4月的寻人启事中的男子高度吻合。
启事中写道,山西一位老人的二儿子离家五年,最后已知信息是他在山东威海电厂工作,家人“只求确认平安”。 一边是威胁游客的黑导游,一边是父母日夜思念的游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指向了同一个人。
灰色产业链下的“职业惯犯”
李海的作案模式并非偶然。 调查显示,他长期在泰国非法执业,通过“零团费”吸引游客,依赖购物回扣牟利。 这已是其第二次因强迫购物被捕:2018年,他曾因强迫游客购买乳胶枕被泰国警方查处,当时甚至导致游客集体“深夜逃亡”。
泰国法律明令禁止外籍公民从事导游职业,违者最高面临两年监禁和50万泰铢(约10万元人民币)罚款。 此次连同李海被捕的,还有涉事旅行社的两名负责人,他们因非法雇佣外籍导游被追责。 这一细节暴露了产业链的深层问题:黑导游的生存土壤,往往与部分旅行社的默许乃至合作密切相关。
从电厂工人到泰国黑导游
李海为何离家五年? 为何选择在泰国非法谋生? 寻人启事仅提到他可能曾在威海电厂工作,对其后的经历一无所知。
有网友推测,他或许因经济压力铤而走险:导游无底薪,收入完全依赖购物回扣,当游客消费不足时,极易引发冲突。 李海向警方承认,此次威胁游客正是因为“购物太少无法获得回扣”。
李海的家人始终不知其去向。 寻人启事下,有网友今年4月留言:“小伙子早点回家吧”。 同期,李海已在泰国重操旧业,直至此次事件曝光,家人才可能通过新闻得知他的下落。
中泰联手整治,为何黑导游屡禁不止?
事件发生后,中国驻泰使馆紧急发布提醒,呼吁游客警惕“低价游”,并公布维权渠道。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长阿塔功则责令彻查,强调要“保护泰国旅游形象”。
然而,黑导游问题仍难根除。 早在2025年9月,泰国导游协会就曾向政府请愿,要求打击外籍非法导游,但一个月后李海事件再次发生。
深层矛盾指向行业结构:低价团模式迫使导游与游客形成对立,而跨境监管漏洞则让李海这类“惯犯”有机可乘。 一名泰国旅游业人士坦言:“游客来泰国是为了看风景,不是看导游的脸色”。
家人盼他“平安”,法律要他“担责”
李海被捕后,网友争议不断。 有人认为其行为违法必须严惩;也有人追问:“五年不回家,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 寻人启事中,家人那句“只要平安就好”的期盼,与李海威胁游客时“让你回不了国”的狠话,形成尖锐对比。
法律层面,李海面临泰国刑事处罚;情感层面,他背后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有评论写道:“希望他能好好解决问题,也早点和家人联系”。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