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交易市场里养鬼了,你知不知道?
最近几个月,steam的饰品市场出了大问题。有的玩家突然发现一件事情:现在手头上的货好像有点不对啊。
此言一出,大哥们纷纷登上交易市场查看最近的出货记录。然后一个足以搅动市场的案件浮出水面——《dota2》赛博假钞案件。
这个案件发生于今年六月,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dota2》爆出了几十件珍稀饰品交易记录。
要知道steam的高价饰品一直是有价无市,不仅存世量极低,而且玩家就算收到了此类饰品也不一定乐意出手,因此此类商品的月成交量顶多在一两件,很少会出现井喷式交易。
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哥们纷纷登上市场翻看近期的交易记录,然后更加恐怖的事情又摆在了大家的眼前——最近的珍稀饰品不仅交易量激增,而且部分玩家的仓库中竟存有数量庞大的珍稀饰品。比如某个玩家被发现藏有300多个纯金天怒翅膀,但该饰品《dota2》这辈子也就发了25个。
这下完了,大哥们看到库存如此多的顶级饰品时,心顿时凉了半截——手上这批货怕是要砸在手里了!
那么这些饰品到底是哪来的?这群玩家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收集到了如此多的珍稀饰品?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守护市场与饰品,steam终极玩家山羊哥前来调查!作为号称支付宝破解版玩家的存在,这位中东男人几乎买完了steam里的所有东西,并以6000多的steam等级成为当之无愧的steam第一巴图鲁。
他宣布展开调查是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损害了绝大多数玩家的利益。而且就是这群造假者导致每个人手上的饰品都处在贬值的风险。因此为了不再让人破坏《DOTA2》的饰品经济(或者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顶级玩家的尊严),山羊哥展开了盛大的调查,但是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山羊哥也感觉愈发力不从心。
因为Steam的交易市场已经从根烂掉了!据他推测,此次饰品复制的风不仅席卷了整个《dota2》市场,甚至还有一小撮风吹到了《cs:go》之中。
隔壁的倒勾听到怕是要哭死在市场之中,辛辛苦苦骗了韭菜这么些年,最后钱竟然都被这群造假哥给恰了。
在多日的调查中山羊哥还发现,造假乱象其实从去年六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此次造假事件之长、数量之多、种类之广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截至目前,《dota2》不仅有上百种饰品惨遭造假,甚至日造假数量还高达上千个。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还没有!目前产量如此之低下,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市面上的几家造假团伙为了攫取利润不断拦截对方的假货。甚至这些人还玩上了商战,在阻击对方的售卖的同时,还打起了价格战。
整个steam的交易市场被造假团伙当成花呗一样,不断地套款提现,时至今日,这群造假团伙套取的造假金额或许早已破亿。
甚至更加细思极恐的是,这群造假团伙大概率是主动暴露的。如果不是今年六月份的这次不合理交易,这些造假团伙估计还会一直潜伏在交易市场之中通过倒卖假冒伪劣产品攫取非法利益。
嗯?你的意思是说G胖就这么被造假玩家白嫖了一年多?这群造假哥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把steam的交易规则就摁在地上狠狠摩擦?而且更重要的是,官方市场上怎么容许假货出现?
很遗憾,由于山羊哥并没有抓到幕后的犯罪团伙,咱们暂未可知这些人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法进行造假的。
但是据国内外网友的推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就是,“无它,唯BUG尔”。在这群玩家的推理之中,这些所谓的假货从某种意义上大概还是真货。毕竟这很有可能就是造假哥们利用了steam交易市场上的一个bug来对原有珍稀饰品进行复制。
简单点来说,就是造假团伙们先准备了两个账号、饰品A和需要复制的珍稀饰品B。一开始其中一个账号在仓库里准备好珍稀商品B,但只上架了饰品A,可他们在售卖过程中却通过脚本和本地数据欺骗后台上架的商品是珍稀商品B,这个时候造假团伙准备的另一个账号则需要充当买家,通过脚本不断地去购买珍稀商品B。
这个时候后台服务器并没有从你原有的上架商品中检索出珍稀商品B,所以玩家库存中珍稀商品B并不会交易出去,可根据steam的交易市场规则,这个买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收到了珍稀商品B。可是买方买的是珍稀商品B,这和卖家挂在市场上的饰品A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饰品A还是会安安静静躺在卖家的交易栏里。
一款珍稀饰品就这么被0成本地复制出来,甚至无论属性、状态亦或者其他什么认证,都和正主一模一样,普通玩家难以分辨。
哪怕那群造假狗和你说,我这玩意是真的,山羊哥那仓库里的才是假的,你都没办法反驳。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玩意确实是真的,只不过像他这样的真品,他能够无限制造。
除了BUG说外,玩家间还流传着另一个阴谋论的说法——这一切都是V社员工监守自盗。
部分工作于互联网大厂的玩家们表示,如此恶劣的bug,V社不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该行为一旦出现,后台人员一定可以识别出来并立马进行修复,而且作为服务器内凭空出现的不合理数据,V社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回滚数据库的方式来杜绝该恶性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那为什么过了如此之久,官方都没任何行动?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原因——作案的就是自己人!他们十有八九也不是什么卡bug,而是直接在数据库内进行数据修改!
毕竟,V社此前就有相关前科,早在去年五月份《dota2》饰品市场就曾爆出过V社员工通过程序后台恶意刷出高价格饰品。虽然该饰品并未流入市场,但是很多玩家猜测,该员工就是此次赛博假货事件的主谋。
但是,这一切都是网友们的随意猜测罢了。虽然山羊哥在自己的主页中表示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但是由于其不愿意透露,玩家们也只能凭借手上固有的资料来肆意猜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赛博假货的重灾区也就仅《dota2》而已。《cs:go》的饰品由于存在磨损机制,导致造假团伙们不能大批量制作。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前段时间《cs:go》已经刮起了复制浪潮,只不过由于识别成本过于简单,才让这股不正之风狠狠地扼杀在摇篮里。
至于为什么造假哥们在《dota2》能够潜伏如此之久,很大原因就是因为《dota2》没有磨损制度,玩家缺少合理的手法来确认市面上的商品是否是假货。
不过截至上周五,V社的大手也终于降了下来了。他们为《dota2》的饰品交易增加了交易冷静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dota2》和《cs:go》一样,每次购买完之后,七天之内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但是到底有什么用呢?由于不知道造假者到底用了什么手法,所以直到现在,玩家们还处在辩论状态。
一边认为,只有向《cs:go》看齐,我们《dota2》的交易市场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另一边则认为,V社从根上就坏了,这个冷静期不过就是延长他们交易时间,屁用没有!
耿直的山羊哥则直接大旗一举,告诉V社是时候收网了!但是V社上下并没有任何员工鸟他。
所以这场赛博假币到底是什么情况?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定论。
几家欢喜几家愁,平民玩家们倒是乐意见到该局面的出现。饰品的稀缺性导致了其价格的飞升,如果饰品造假能够把价格打下了,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这场闹剧到目前为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属于V社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毕竟要是V社真的要开始一场秋后清算活动,那么不知道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玩家会被牵连其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情报姬,作者:彩虹小马,审核: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