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三十万存款定律”,说一个人有了三十万,就会飘,误判自己的未来,然后花钱换车子房子,投资等。
最终,存款不见了,余生还陷入困顿,甚至背负债务。
作为五十多岁的人,一旦存款消失,那就更难受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年龄限制了一个人翻身的概率。
好不容易熬过穷困,撑起家庭的一片天,哪能不珍惜呢?
守护幸福,往往比打拼幸福,更重要,更有难度。
“三十万存款定律”,本质上是“能力陷阱”。
赚钱就像挖井。井越深,就越能有好的泉水,并且不会干涸。
但到了一定的深度,人在井底,就爬不上来——原来,深井,在某种时候,就是一个深坑。掉进去,就爬不上来了。
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深井,就相当于自己的“职位、业绩、谋业经验、赚钱方法”等。
《能力陷阱》一书,很直接地指出了深井的秘密。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1.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会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一直厉害。
2.人在井里,会和外面的社会隔绝,从而无法精准判断社会趋势。
3.人的经验多了,会陷入经验主义,没有创新意识,能力开始匮乏。
最终,一个人曾经很擅长做的事情,慢慢就无法适应社会,做不下去了。人也被外部环境,慢慢淘汰出去。
一辈子,就像一条抛物线。按照人生百年的说法,五十岁就到了中间,也就是最高点。
接下来,人会走下坡路。意识不到这一点,激流勇进,结局很糟糕。
《能力陷阱》里还举了一个例子:杰夫是一个很有名的销售员,长期被老板重视。
但是老板安排他去印度尼西亚之后,就不再分配重要任务给他。杰夫感受到自己被边缘化。
为什么会这样?是销售模式在改变,大量用数字技术,而老板观察到杰夫是这一方面的弱者,并且无法有效学习。
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分明被淘汰了,还浑然不觉,死不承认。
因为淘汰的过程是缓慢的,甚至平时都察觉不到。等察觉到后,已经是“一落千丈”。生气,愤怒,抱怨不公平,野蛮地找回属于自己的辉煌,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能力和收入、消费匹配,才是人生的佳境。
“强者恒强”的规律,在人生的下半场,往往会失效。
你用拳头击打沙包,到了几个小时之后,你还能强势吗?答案是否定的。
聪明的人,会在中途休息,补充能量,然后重新开始。
职场也好,生意场也好,你是老人,但你更要把自己当成“新人”。
“活到老,学到老”,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五十岁也不怕。把自己的存款,当成资本,是完全可以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五十岁之后,还和一群小伙子一起竞争。他拥有足够的经验、全新的做法,从而总能赢。
学习,不单纯是读书。还要做到两点。
1.虚心请教年轻人。
年轻人经验不够,但是创新意识很强,有很多新的工作方法。比方说,老一辈的人,习惯用很老的表格软件,因此数据处理不那么快,那就学习年轻人,用新的表格软件,速度就提升了。
低头请教不丢人,什么都按照经验,就是错了也强词夺理,这才丢人。
2.实践中摸索门道。
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那也可以自己去探索。
定期学习一款新的软件,看一些有用的网络消息,做一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对比优秀的同行,发现自己的差距,做出迎头赶上的规划。
敢于挑战自己,去用从未用过的方法。
深井能够困住的,是那些执念的人,困不住那些顺势而为的人。
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让五十岁的人,继续强大。那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家业的传承。
你的子女已经长大了,是新生代。这时候,你把自己的存款,给子女做托举,那么子女的人生发展,会更进一步,从而取代你的位置。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赤脚医生,主要是做中医。
他的儿子上了本科,也是医药相关的专业。
儿子在医院干了几年,然后辞职,回老家继承父亲的衣钵。
这就是一个“中医世家”的模型。
很多家族企业,家族品牌,就是这样来的。父母老了,儿女就是父母的社会触手。
不管是通过自我学习,还是培育子女,只要一个家庭,能力和收入、消费匹配,就会一直在最佳的状态。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而你却用成就的套路,那么你做什么,都会把自己套进去。
五十岁是前半生过去了,也后半生才开始。不要用过去来指导未来,而是用过去,来推动未来。
五十岁,拥有存款三四十万,不容易,不要轻而易举地弄丢了。
财富是有眼睛的,会青睐那些有德的人。
德,是品德,也是能力。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