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我们游览西江千户苗寨。
顾名思义,苗寨,苗人居住的地方。而千户,则突出其规模。经了解,果然如此。
这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世界无双的天下第一大苗寨,有“中国苗都”之美誉。在这里,苗族的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风民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且居住规模越来越大,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地方,当然应该去领略一下。而同行者在路上谈论更多的则是苗家女子究竟是如何能歌善舞,如何像宣传画册上一样风情万种,等等。哈哈,这也姑且算是一种旅游动力了。
大巴车一路向前,旁有一河活泼流淌,与吾为伴。周围满眼绿色,使吾惬意无比。
终于,一个蓝色指示牌告诉我们:西江千户苗寨到了。
驻足景区介绍栏前,认真阅读关于千户苗寨的一些知识,与前面所知互相印证,丰富。
远远看到了景区大门。游客不少,都在等待检票。
让人感到意外又高兴的则是广场上列队欢迎的苗族大妈。对,就是苗族大妈,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苗族少女。哈哈,是不是有点上当?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不够厚道了。
这些苗族大妈,均身穿节日盛装,梳着高高的发髻,每人手打一柄小花伞,整整齐齐列好队形,在唱着苗族特有的歌曲。歌声悠扬,声调高亢,回荡在广场上,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苗人的热情善良。
征得对方同意,在她们休息期间,我拍了一张照片,做个纪念。淡定、悠闲写在她们脸上,也是经惯了大场面的样子。嗯,向这些苗族大妈致敬!
这西江千户苗寨的大门也是够高大的。不过用的材质却是木制,与周围一切很是切合。
进了大门,沿街慢慢前行。旁边有很多店铺,都具有当地风俗特点。我在两尊木雕前停下脚步。这雕刻者也是匠心独运,巧妙地利用木头自然结构,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看那寿星的额头,你看那弥勒的笑脸,你看那孔子的胡须,都是十分逼真,让人不由赞叹。
街道上人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的,倒让这街道显得宽阔。
这个店铺的名字也是很有特点。卖米花糖的,讨老者是什么意思?这个还真不明白,也许就是店主的名字?总之这是一个当地特产店铺了,也兼有住宿之功能。
我们先来到一个演出场地,观看歌舞表演《美丽西江》。这是一台大型原生态苗族情景歌舞剧,全景展现了苗族生活的过程。演出场地比较大,是一个圆形露天舞台。舞台以苗族房屋为背景,又有两只巨大的牛角做装饰,这应该反映了苗族对于牛的崇拜,牛是他们的图腾。
音乐响起,演出开始。一大群苗家少女身着艳丽的盛装从台后款款走出,按照一定的队形展示着她们曼妙的舞姿。她们的动作并不夸张大幅,却在一步一扭间展现了她们的优雅,大气,一举手,一投足,风情动人。
好了,你终于看到了真正的苗家姑娘了。
这些苗族姑娘的打扮绝对可以称得上盛装。那艳丽的服装,均以银饰。上衣前后,均挂有银饰。裙子的前后也有银饰。手戴银镯,颈有银圈,耳配银环,头顶银花。特别是那高高翘起的银帽的两角,让我担心她们是否能够承受住帽子的重量。那衣领,那衣袖,那衣角,都有不同的花纹雕饰,堪称精湛。
可惜我对苗家女子的服装打扮没有深入了解,但看那流光溢彩的服饰,看她们载歌载舞,听耳边银铃叮当,此时我也与她们一起,神采飞扬。
一个苗家小伙走上台来,他吹起了苗笛。笛声悠扬而嘹亮,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往事,或者倾诉着一段情感,而小伙的身心也似乎完全沉浸在笛声营造的意境中。
鼓,敲起来了。锣,响起来了。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又有一群苗家少男少女飞进场地,他们欢快地围着场地跳起了苗家舞蹈。
看舞姿,应该是歌唱劳动的样子。嗯,应该是的。这是苗家人的本分,劳动为苗家人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劳动创造了一切!
古老的苗歌唱起来了。一群苗家老人,男女各自分开,表情肃穆,站在场地,唱起了属于他们的歌。歌声悠扬而苍凉,似乎在诉说着苗家人的故事。他们唱的歌词我听不懂,然而从他们那庄重严肃的脸色上,从歌声苍凉高亢的音调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是用心在咏叹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描述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
歌舞表演的内容是丰富的,历史、劳动、爱情等,都在这美丽的歌舞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譬如,两个小伙在表演插秧,生动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而旁边的苗家少女,则立在地头进行着编织等,男男女女,互相对歌,真是欢乐的场景啊!
特别喜欢那苗家女子的头饰。高高的发髻上簪着一朵大大的黄花,特别耀眼。我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因素。是风俗?有什么讲头?还是就是单纯为了好看?
不细究了吧,别有什么考古癖。看着好看,就行了。
演出的结尾,是所有演出人员围着场地一边唱着歌,一边转着圈。这是什么仪式?是一种致谢?不知道,但就是喜欢。看,年轻的小伙吹着芦笙,其余人都随着音乐轻快行进。这里面,有白胡飘飘、淡定含笑的老汉,有皱纹满面、慈祥面善的婆婆,有彪悍健壮、血气方刚的小伙,有姿态曼妙、风情可人的姑娘。整个场面是热闹的、欢乐的。
现场氛围也感染了很多游客,他们情不自禁地加入这个群体,也同欢同乐起来。
。
一场“色香味全”的民族歌舞表演,看得让人酣畅淋漓。在西江千户苗寨,我有幸观看了《美丽西江》这场演出。它展现出的苗族歌舞,有动人的故事,有独特的文化,有当地的特色,那古朴、粗犷、原汁原味的风格,尽情地表达出了苗家人的真挚、纯朴,让人意兴盎然、沉浸其中!
看完演出,我们便来到当地饭庄,准备见识一下苗家有名的长桌宴。
走上一座石桥。苗家小伙穿着当地服装,吹着长笙,而姑娘们则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桥上有三个大字:嘎铥僦。这是苗语,应该从左至右读,读音“ga diu jiu”;苗语中“嘎铥”为“螃蟹”,那么这就是“螃蟹桥”了。据说这个命名与桥对面水井里的一只能丰水的神螃蟹有关。
又有苗家小伙和姑娘迎面相迎,这待客礼节也是够周全的了。
坐定,开饭。
我们围坐在长长的桌前。桌上摆得满满的,都是当地苗家特有的食物,特色酸汤鱼、鼓藏肉、腊肉香肠,绿色蔬菜小炒,等等,这些特色佳肴在长桌上五颜六色,而飘动的香味令我们陶醉。
还没尝尽当地的美味,穿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们和吹着芦笙的小伙子便走进来围着我们,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我们,其实就是劝酒了。现场气氛立时活跃,同伴被劝得一杯又一杯得连饮,只好讨饶。而劝酒的苗家姑娘则不放过,唱着歌又把一杯酒端到你面前,让你左右为难,只好脖子一梗,一饮而下。哈哈,原来人就是这样被喝醉了。
我也没有逃过,连喝了几杯,只好逃之夭夭。
长桌宴结束,我们便沿路慢慢上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站在一个制高点,终于看清了苗寨的全貌。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一幢幢苗家特有的干木结构吊脚楼,顺着山势,几乎占满了整个山。而千余户吊脚楼随地形起起伏伏,层峦叠嶂,确为壮观。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向当地人饶有兴趣地打听了关于苗王的一些事情。当地人也很热情。原来苗王并不神秘,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实际就是“鼓藏头”,负责掌管苗族祭祀与看管铜纹圣鼓。他应该熟记苗族的历史,或者说,他应该就是苗族的历史。而现在的苗王同时是一名老师,自己还开了一个苗草堂,闲时也会上山采药。哈哈,也是一凡人也!
一堵墙,全是由卵石砌成,相当地富有整齐美。这是当地一个民居的一面墙,很喜欢。
遇见了一位苗族老人。他悠闲地坐在门前,淡定地看着我们。我上前与他攀谈了起来,老人也热情地和我聊了一会天。临走时,征得他的同意,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
看世间风云变幻,看人间万物凋荣,历经沧桑、悠闲淡定。这,应该就是这位老人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吧。
从观景台下返,在一个寨门面前停下。这是也东寨,是千户苗寨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寨子,而前面所说的苗王就居住在寨子的最高处。
走出千户苗寨景区,再次回望景区大门,回想一路走来,一路看来,也是感慨颇多。
千户苗寨一游,你是不是终于窥到了她美丽的动人的风情?
当然,这个她,不仅仅包括你心心念念的苗家姑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