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元游桂林,包吃包住还包船票?”2024年7月,海南海口63岁的陈秀兰老人攥着39.9元的旅行团宣传单,执意要坐上前往桂林的大巴。儿子罗强跪地阻拦:“这是骗局!会被卖掉的!”
老人却指着儿子怒骂:“国家补贴的福利你懂什么?我姐妹们都去了!”这场母子争执最终惊动警方,而当罗强跟随母亲登上旅游大巴时,竟发现全车52名乘客全是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这场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低价游,实则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陷阱。
陈秀兰加入的“夕阳红桂林四日游”宣称:仅需39.9元即可享受海口至桂林往返车费、全程住宿、4顿正餐及所有景点门票。群主“小太阳”在微信群中反复强调“不强制购物”“国家补贴”,甚至晒出伪造的政府文件。
但记者暗访发现,该团行程单上赫然标注着厨具生活体验馆、丝绸馆、美玉收藏馆等6个购物点,每个点停留时间长达2小时。更诡异的是,旅行社要求男女比例必须为1:1或女多男少——这正是行业潜规则:女性退休老人消费意愿高、易受心理操控,而男性游客往往更难被说服消费。
罗强发现母亲已通过“姐妹”拉入微信群,群内每天推送“限量补贴名额”“姐妹们都抢疯了”的洗脑话术。他多次拨打12345热线举报,但母亲坚称“国家补贴一年一次”,甚至在民警面前痛斥儿子“不正常”。
7月13日清晨,当罗强追着旅游大巴拍摄车牌时,司机竟称“不知道哪家旅行社,只负责送到码头”。随着罗强将争执视频发布网络,事件迅速引爆舆论。当日下午,桂林市监局紧急介入调查,发现该团实为“赌团”——旅行社以每人800元人头费将游客转卖给地接社,地接社则通过购物回扣盈利。
暗访记者混入旅行团发现,首日行程虽游览了象鼻山,但次日便进入“购物模式”。在阳朔某丝绸馆,导游王芳手持扩音器吼道:“两三千块对你们算什么?手一伸就没了!”当68岁的张阿姨犹豫时,王芳突然变脸:“不买就滚下车!”
更令人发指的是,某玉器店要求游客必须听完2小时“翡翠投资课”才能离开,82岁的李奶奶因尿急被锁在店内。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赌团”操作中,地接社需游客人均消费5000元才能回本,若达不到则通过“语言打压”“半路甩客”等手段逼单。
桂林市监局调查显示,涉事旅行社存在三大违法行为:一是虚假宣传“国家补贴”,二是未签订正规旅游合同,三是强制安排购物。根据《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该社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20万元并停业整顿3个月。罗强透露,母亲在行程第二天便被导游以“影响团队氛围”为由劝退,返程时旅行社塞给老人200元“封口费”要求删除视频,被他严词拒绝。
这起事件撕开了“银发旅游”的残酷真相。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2023年不合理低价游投诉同比增长65%,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78%。专家指出,老年人易受骗源于三大心理弱点:一是“占小便宜”心态,二是对“姐妹情谊”的盲目信任,三是渴望证明自我价值。而行业乱象背后,是“赌团”产业链的暴利驱动——某旅行社负责人透露,组织一个399元的三亚五日游,通过购物回扣可获利10万元以上。
如今的陈秀兰老人已搬去与儿子同住,她常翻看罗强为她拍摄的正规旅行视频:“原来真正的好风景,从来不需要‘听课’。”而罗强则成为社区老年大学的“反诈讲师”,他用母亲的经历告诫老人:“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这起事件最终推动海南、广西两地建立“银发旅游黑名单”制度,要求旅行社必须明示购物点数量及停留时间。正如桂林市监局负责人所言:“守护老人的钱袋子,就是守护他们的晚年尊严。”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象鼻山上,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老人自由的笑脸,而非购物店里的“洗脑”横幅——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