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常常会有一个假设性问题引发无数的猜测和讨论:如果美国真的进入全面备战状态,作为这台“战争机器”的核心,它的第一目标会指向谁呢?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还是某个中东地区的强国?
对此,美国前国务卿、战略家基辛格博士曾给出一个冷静而尖锐的回答,这个答案让许多人瞬间恍然大悟——俄罗斯。这个答案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与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的对抗,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这种对抗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源自地缘政治本能的冲突。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迅速从盟友转变为全球争霸的敌手。从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峙,到遍布全球的代理人战争(从越南到阿富汗),再到几次将全世界逼近核战争边缘的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切都在美苏双方的战略基因中埋下了深深的敌意与不信任。这种长达半个世纪的全面对抗,远远超越了任何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谁控制了东欧与俄罗斯这一片‘世界岛的心脏’,谁就能主宰世界。”美国作为海洋霸权国,其核心战略之一就是要阻止任何一个陆地强国完全控制欧亚大陆。而俄罗斯,正是这个理论中最具潜力的陆权强国。这样的结构性矛盾,注定了两国之间的深刻对立和难以调和的矛盾。
从直接威胁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威胁”更加直接和迫切。
俄罗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数量和技术上都具备与美国抗衡的能力。这是全球唯一能够在物理上确保相互毁灭的力量,能够将美国本土变为废墟。在“大国战争”的终极设想中,俄罗斯是唯一能够通过核力量从根本上摧毁美国霸权的国家。这种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带来的。
对于美国来说,欧洲是全球战略体系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盟友聚集地。而俄罗斯通过能源、历史联系以及军事威慑,始终能够直接干预欧洲的安全局势。如果欧洲脱离美国的控制,那美国的全球霸权就会受到重大削弱。因此,打压俄罗斯,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巩固美国对欧洲的领导地位。这并不是说中国对美国不重要,而是从“首先对付谁”的优先级来看,俄罗斯的威胁更加迫切。在美国的战略规划中,中国更多被看作是“长期、全方位的竞争对手”,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和区域影响力等方面,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热战。而美俄之间的对抗,则更具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对抗特征,尤其是在核战争和零和博弈的背景下,更加接近经典的战争形态。
回顾美国的战争史,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冷战,美国的大战略总是遵循“先解决欧洲(大西洋)问题,再转向亚洲(太平洋)”的惯性。如果欧洲存在像俄罗斯这样一个拥有庞大核武库和强大陆军的潜在威胁,那么很难想象美国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亚洲,开辟第二战场。
基辛格的判断,源自他对几百年均势政治和权力博弈的深刻洞察。他的回答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在国家生存和霸权维护的根本问题上,美国最警惕、最视为心腹大患的,始终是那个能够与它在军事上,尤其是核力量上“同归于尽”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