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安庆潜山市的天柱山景区,一群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以独特的姿态重塑着传统旅游服务的定义。这支由合肥高校学生组成的“天柱山保安团”,凭借阳光俊朗的外形、专业贴心的服务,在2025年成为文旅界的现象级存在。他们不仅是景区安全的守护者,更是游客情绪价值的提供者,用青春活力为这座千年名山注入时代新意。
天柱山作为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面对节假日排队焦虑、游览体验碎片化等痛点,景区管理方在2025年“五一”假期创新推出“特色NPC服务”——通过引入高颜值大学生团队,将传统安保职能升级为沉浸式互动体验。
这支保安团的选拔标准堪称严苛:身高178cm以上、体能测试达标、具备基础急救技能,更要通过新媒体公司组织的形象气质评估。最终入选的6人小组,每周六以限时返场形式出现在炼丹湖、神秘谷等核心景点。他们身着定制制服,既保留安保功能性,又融入山水元素设计,成为移动的视觉焦点。
“游客排队时最需要的是情绪安抚。”景区副总经理徐彬透露,保安团的核心职能已从安全巡查转向“情绪价值供给”。在海拔千米的悬崖栈道,他们会主动为游客调整拍摄角度;遇到雨天,会为游客撑伞护送至避雨处;甚至开发出“降暑糖果”“登山能量包”等特色服务。这种超越预期的互动,让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创作出“天柱山暖心时刻”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2亿次。
这支保安团的走红绝非偶然。景区运营团队深度研究了Z世代游客的三大特征:社交属性强、注重体验感、追求情绪价值。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年轻游客对“颜值经济”“互动仪式感”有着强烈需求。
在具体运营中,景区构建了“三阶互动模型”:
这种运营策略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保安团上线后,景区25岁以下游客占比从18%跃升至37%,周末复游率提升22%。更值得关注的是,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1.5小时,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消费增长41%。
尽管保安团自带网红属性,但景区始终强调其服务本质。所有成员需接受为期两周的专项培训,内容包括:
“我们不是花瓶,而是有专业能力的服务者。”团队成员李阳展示着他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日服务数据:帮助游客寻找失物12次、处理突发疾病3起、疏导拥堵路段8次。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保安团更创下单日步行3万步、连续工作14小时的纪录。
这种专业精神赢得了游客真诚反馈。上海游客王女士在游记中写道:“当保安小哥蹲下身为老人系鞋带时,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服务美学不在于颜值,而在于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认知颠覆,让保安团超越了简单的“网红打卡点”定位,成为景区服务升级的标杆案例。
天柱山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景区转型提供了三重启示:
1. 人才结构革新
打破“保安=大叔”的刻板印象,通过校景合作引入年轻血液。景区与合肥12所高校建立人才库,既解决学生社会实践需求,又优化景区服务团队年龄结构。数据显示,保安团成员的英语沟通能力、新媒体运营水平显著高于传统安保人员。
2. 服务场景重构
将安全保障、文化传播、商业运营等功能整合为沉浸式体验场景。在神秘谷景点,保安团会结合地质构造讲解安全知识;在炼丹湖畔,他们化身“山水诗人”与游客即兴对诗。这种“服务即内容”的模式,使每个服务触点都成为传播载体。
3. 价值链条延伸
通过IP开发实现商业闭环。景区已推出保安团主题手办、表情包、微纪录片等衍生产品,并与运动品牌联名开发户外装备。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创新模式吸引了多家影视公司取景拍摄,带动“影视+旅游”新业态发展。
面对持续走红的态势,景区管理方保持着清醒认知。“我们正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收集游客反馈调整服务方案。”徐彬透露,下一步将引入AI情绪识别系统,通过游客表情、语调等数据优化互动策略。
更值得期待的是,保安团模式正在产生溢出效应。黄山、九华山等安徽名山已派团队前来考察,计划推出“迎客松护卫队”“九华天音团”等特色服务。这种良性竞争,或将推动整个安徽文旅产业的服务升级。
当夕阳为天柱山的奇峰怪石镀上金边,保安团成员们结束一天的工作,他们的制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这群年轻人用青春诠释着服务的真谛:真正的颜值,是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真正的网红,是那些既能创造流量,更能沉淀价值的时代践行者。在天柱山的云海松涛间,一场关于旅游服务美学的革新,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山水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