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设计学科面临怎样的变革与发展机遇?11月8日,以“跨界·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海派”数智时代设计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举办。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共同探讨数智时代设计教育的范式重构与未来路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保障等深度融合。设计作为一门连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学科,连接这三方面的重要纽带,在落实“人工智能+”行动中大有可为。”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指出,设计教育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深化学科交叉与产业联动,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领未来生活方式方面展现出更大作为。设计学科应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跨界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表示,学院始终秉持“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具有“新海派”特色的数智融合教育体系。“面对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从单一知识传授走向创新思维与跨界能力的培养;以更加系统的格局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教育体系;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深化产学研用的贯通,让设计教育真正成为驱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数智时代的到来,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认知方式、知识结构与教育范式深刻变革。
在“设计学科发展趋势”主旨报告环节,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长聘教授范圣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常丹妮,东华大学林峰教授,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杜守帅围绕教学目标、学科重构、智能技术驱动,人才培养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分享,揭示设计学科在数智时代未来发展方向。
下午,木马设计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伟,丈山造园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弘毅,中国美术学院范凯熹教授围绕“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探讨设计学科如何扎根教育、联动产业、服务社会。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赵伟,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师卢西博士,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鲁洋老师与谢赛特老师聚焦“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探讨如何构建设计+科技、+商业跨学科教育体系,以及如何培养应对AI时代的设计人才。
与会人员认为,通过高密度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本次学术会议搭建了一个跨院校、跨学科、跨产教的对话平台,不仅勾勒出数智时代设计教育转型的方向,更凝聚了推动 “新海派” 设计教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共识与力量,为未来设计学科的深化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特色课程展与第十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上海赛区优秀作品展,立体呈现数智赋能下的教学成果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