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如不闻”这一成语又是一个典故,讲的是富弼少年笃于学,提笔能文,胸有大度。弼为政清廉,好善嫉恶。但是这样一人为何会被人接连辱骂,而且没有所作为,而是一笑了之。
这个成语的故事是讲富弼少年时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被人辱骂了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可能富弼感觉对方采取了一种很无知的办法,又对地方不会影响什么,不想“狗咬狗”罢了!
还有个小故事,仁宗时,宋、辽关系又趋紧张,契丹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谈判,划地与辽。当时北宋朝臣上下因敌情叵测,无人敢担使者之任。面对主忧臣辱,富弼挺身而出,两度出使契丹。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了双方的利害关系,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契丹之主自知理亏,遂息兵宁事。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战事,天下称善。 要是说真的富弼是个软柿子不敢回骂他的人,那他在这种局面还敢发言?
但是富弼被人辱骂了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让人就很看不透为什么。古时候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宽洪大量的态度。但是如果不论对于任何人的辱骂,也不论他骂些什么,一概不加区别,不予分析,不采取适当方式给以回答,而一概装作没有听见一样,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上一篇:火影传说千手扉间所有修行材料
下一篇:绿水青山间 安吉邀“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