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有何新进展?如何促进肝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转化?5月10日,2025南方中西医结合肝病论坛暨全国名中医吕志平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多位全国肝胆病及肝胆胰肿瘤领域学术专家,围绕中西医结合肝病防治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当天,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吕志平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胡义扬,中华中医学会肝胆分会主任委员徐春军等10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聚焦前沿,共话肝病诊疗新进展
会议以“推动肝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为核心主题,多位专家深入探讨,提出多种创新模式。在慢性肝病治疗方面,主张将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与中医的扶正固本疗法相结合,既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又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肝衰竭救治中,强调西医的人工肝技术与中医的通腑泄浊、凉血解毒方剂协同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
会议还展示了多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例如通过数据对比,充分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方面的显著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
传承创新,弘扬名医学术思想
全国名中医吕志平学术思想传承是会议重要议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贺松其详细分享道,吕志平教授针对岭南地区湿热交织的地域特点,提出防治岭南地区肝病,须分期分证,审因论治。基于此理论研发的护肝抗原丸、茵栀养肝胶囊、熊胆利胆胶囊等系列制剂,在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方面疗效显著。
吕志平教授表示,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医学思维的交汇。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病证结合”理念的实践创新,为肝病诊疗开辟新路径。
权威齐聚,共绘肝病防治蓝图
南方中西医院长杜庆锋表示,当前肝病防治面临“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基层资源薄弱”等挑战,吕志平教授在肝胆病防治领域深耕40余年,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学术体系,为岭南肝病防治树立了标杆。期待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碰撞,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为患者探索更优治疗方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金世明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西医先进诊疗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下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期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刘传新 彭逢美
图|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