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意味着炎热开始登场了。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之后,天气将逐渐炎热,阳气愈发充实,但是雨水也开始增多,多热、多湿成为这一季节的气候特点,亦为疾病的传播、细菌病毒的滋生提供温床。
不同节气有自己的特点,养生也有不同的小妙招。中医提醒,小满之后养生要三防。掌握养生重点,安稳度过一整个夏天。
健康时报图
小满时节,最容易出现4类疾病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赵鲁卿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介绍,小满节气后,要注意预防4种疾病。①
1. 心火旺盛
小满过后天气渐热,容易导致人体心火旺盛,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等症状。
2. 心血管疾病
如果情绪剧烈波动,可能会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此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静养勿躁,以免暴怒、暴喜伤及心阳。
3. 消化不良
赵鲁卿介绍,小满后雨水较多,湿气重,湿邪最易伤脾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不适。
4. 皮肤和关节疾病
小满时节雨水充沛,闷热潮湿,湿邪与暑热结合,易诱发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炎等。
健康时报图
小满之后养生要三防
福建省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2025年接受泉州晚报采访时介绍,小满节气之后,万物繁茂生长,人体心气也会升发。但此时,因温热挟湿的气候特点,人体的阳气容易受损,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加烦躁。这个时节养生,要注重防湿邪、防上火、防暑气。②
1. 防湿邪
俗话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这意味着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加。林禾禧表示,此时,人体也容易生湿,易引发脚气、湿疹等问题。暑多挟湿,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做好防湿、祛湿工作,对健康度过夏天有很大帮助。
2. 防上火
苏齐表示,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加上高温天气,人更容易上火,也易情绪焦躁。如果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吃得辛辣油腻,久而久之,人体便会产生内热,内外热叠加便会产生一系列热病,如心火旺引发失眠、口舌生疮、情绪烦躁等。
3. 防暑气
小满节气后,容易发生中暑,出现头晕眼昏、胸闷气短、疲惫乏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太阳暴晒的正午,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
小满之后,养生做好几件事
1. 吃点苦味食物
赵鲁卿医生介绍,常说“小满食苦,一夏不苦”,小满吃苦菜非常符合中医养生之道。夏季吃“苦”,指的是广义的有苦味的食材,例如苦瓜、莴苣、鲜蒲公英、莲子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适当食用苦味食材可以降温解暑,清热解毒,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有效预防中暑。①
健康时报图
2. 调理喝代茶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查青山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提醒,小满之后白天明显延长,年轻的朋友可能熬夜,老年朋友往往睡眠不好,饮食上如不注意,便易造成体内体外都热,出现口腔溃疡、痤疮、口干口渴、小便发黄灼热等症状。日常可以喝点代茶饮。③
(1)口腔溃疡、痤疮、失眠:可选用黄连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清心除烦;
(2)痤疮、小便灼热、多梦:可选用桑叶6克、淡竹叶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清热利湿;
(3)便秘、肥胖:可选用荷叶6克、决明子9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化湿润肠;
(4)口干口渴:可选用乌梅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生津止渴。
3. 保持平心养神
查青山医生指出,夏季湿且闷热,人的心神受扰、情绪易急躁,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此时应做到“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心静自然凉,心平气能和。③
4. 午间小睡一下
由于白天时间长,以15分钟到半小时午睡时间为宜。常言道,小满寒,也就是五月天尽管气温升高,自然界仍有寒气。因此午睡时不要正对空调出风口及电扇,保护腹部、背部、头部,以防着凉受风。③
5. 坚持早睡早起
顺应夏季规律,早睡早起。一般来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可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在早晚适当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6. 注意适度运动
运动是最好的“祛湿剂”。但需注意避免在正午时分剧烈运动,推荐晨练或傍晚适度锻炼,如:慢跑、八段锦、太极拳、快走、爬楼梯,轻微出汗即可,不可过汗伤阳。
7. 注意不要贪凉
小满后气温升高,许多人喜欢吃冷饮、喝冰镇饮料来消暑降温,但冷饮冷食过量会损伤身体阳气,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腹痛、腹泻等病症。因此,要注意避免贪凉,保护阳气。尽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多喝温水或温热的茶水。
本文综合自:
①2024-04-20北京中医医院《【宽街·明医说】小满食苦,一夏不苦,做好这几点,未病先防过好夏天》
②2025-05-16泉州晚报《小满夏意浓 张弛有度防暑湿》
③2024-05-20解放军总医院《【节气话养生】小满未满,夏日正好,养生有招》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