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故里,“蓝”以忘“怀”。5月20日上午,第八届怀宁蓝莓文化旅游大会开幕式在“安徽蓝莓第一镇”黄墩镇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蓝莓广场成功举办。市委副书记廖强,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红霞,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海洋,副市长周建春,市政协副主席周华斌,县领导余学峰、陈宏、邵伟民、曹紫权、代瑜等出席大会,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各地商协会领导、企业家和项目签约代表也应邀出席活动开幕仪式。
开幕式上,县委书记余学峰指出,怀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热土上,怀宁蓝莓蔓发,近10万亩的健康蓝海,是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生态名片。怀宁蓝莓,是自然和文旅的美丽邂逅。怀宁地处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北纬30度黄金农业带,拥有近7万亩的天然富硒土地,四季温润、阳光充沛,堪称蓝莓生长的天然王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果肉饱满、软硬适中、酸甜怡人的“浆果王后”。怀宁蓝莓,是健康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围绕蓝莓大健康产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头部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蓝莓股份提取的花色苷荣获国家卫健委“三新食品”认证;古井集团与独秀山科技携手打造的蓝莓露酒惊艳上市;王老吉品牌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期待通过高峰盛会,集聚更多业内专家、头部企业来到怀宁,与我们一起畅游健康蓝海,擘画产业发展新篇。怀宁蓝莓,是富民与强县的完美融合。全县已培育198家规模化种植企业、10家精深加工企业,建成2个专业化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园区,构建起从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出蓝莓马拉松、生态采摘等农旅融合新业态。2024年,蓝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5亿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超8000元。
余学峰强调,我们以莓为媒,全力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名片”,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蓝莓了解怀宁、走进怀宁,投资怀宁、融入怀宁。今天的怀宁,发展“向上”,产业“向新”,生态“向绿”,正在向着挺进全省二十强,建设“两区两中心”的奋斗目标,全速前进。
吉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吴林在讲话中指出,在怀宁,小浆果成为了撬动乡村振兴的“密钥”,在长江流域的沃土上,怀宁以“天赐酸壤、温润气候” 为基,以 “政府统筹、企业带动、农户参与” 为笔,绘就了蓝莓产业的壮美画卷。怀宁的成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战略定力—— 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护航,从品牌打造到市场开拓,每一步都彰显着 “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决心。展望未来,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将与怀宁从科技赋能再升级、融合发展再突破、标准体系再完善等方面深化合作,将以怀宁为起点,携手同行,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播撒希望,共同书写中国小浆果产业的新篇章。
开幕式上,举办了大会启动仪式;全国蓝莓主产区产业联盟启动仪式;长江流域蓝莓研究院揭牌仪式;长江流域蓝莓研究院院长和执行院长聘任仪式;2024年度十佳营销企业授牌仪式;天然富硒土地认定颁证;首批怀宁蓝莓地理标志用标单位;蓝莓用标统一标识发布;怀宁蓝莓创意标语征集活动入围作品发布;蓝莓农文旅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暨手绘式旅游地图发布及物流、招商、产学研等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开幕式前,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参观了农特产品、蓝莓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巡展。
近年来,怀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产业,种植面积已达9.5万亩,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有效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村级集体增收、群众就业致富。怀宁蓝莓成功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并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为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怀宁蓝莓发展成效。“十四五”末,怀宁县锚定蓝莓产业“双十双百”(蓝莓种植面积超10万亩、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产业规模100亿元)的目标,聚力成为全国蓝莓产业单打冠军、重要的深加工交易集散研发中心、重要的蓝莓元素休闲旅游区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青山变金山的愿景。(陈锐 胡丹丹 韩媛 操浩源)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独秀怀宁,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侯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