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生素 D 缺乏会导致 RAAS激活
维生素D在抑制肾素分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降低肾素基因启动子活性来抑制肾素的分泌和RAAS的激活。当维生素D缺乏时,其无法与VDR结合发挥作用导致RAAS激活,对于心衰患者而言预后不良。
一项研究首次证实在心衰合并低维生素D水平的患者中口服维生素D可降低醛固酮,避免心室重构、改善心衰预后。
低25(OH)D水平状态可导致RAAS的活化,进而出现典型的心衰症状,并增加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
2. 维生素 D 参与调节炎症因子分布与氧化应激能力
维生素 D 从多个方面发挥抗炎作用,包括抑制前列腺素途径、降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减弱核因子-κB( NF-κB)活性。 此外,它还具有抗氧化剂的特性,有助于防止活性氧的产生,从而避免促炎反应和 DNA 损伤的持久化。
前瞻性研究中发现,C 反应蛋白水平随着 25(OH)D的升高而降低,一旦维生素 D 长期缺乏会导致心衰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心脏重构、心脏纤维化和舒张功能障碍等风险,加速心衰的进展。
早期开始补充维生素 D 可减少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维生素 D 缺乏影响心肌细胞间钙稳态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中都存在VDR,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与胞质VDR结合后,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并且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减少,体内钙水平降低,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力随之下降。
一项研究纳入23例维生素D缺乏的心衰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维生素D补充治疗,结果证实血浆Ca2+水平显著增加,且维生素D缺乏的纠正能够减少心室肥厚,减轻高血压。
4. 维生素 D 缺乏导致过量 PTH产生
维生素D和过量甲状旁腺激素(PTH)都起着维持细胞外钙稳态的重要作用。心脏还是PTH的靶器官之一,它直接刺激心肌细胞的肥大。这种心肌细胞的肥大常常波及室间隔,导致心室内腔变小,血液充盈受到阻碍。
一项关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研究证实了PTH是缺血、心衰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在一项纳入40例心衰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对照试验中,连续6个月每天补充10000IU维生素D或安慰剂,研究发现维生素D组PTH显著下降,心衰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
5. 低25(OH)D水平影响心衰患者运动能力
心衰患者通常伴随着运动能力的下降,而25(OH)D水平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多种可能机制。
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每天接受4000IU维生素D治疗的心衰合并维生素D不足的患者,6min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维生素D相对于现行的临床治疗可能是性价比较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