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老年人一听骨质疏松这词就头皮发麻。站不稳,走两步怕摔,一摔还不只是骨折那么简单,躺床上好几个月,身体一垮就是彻底的事。
可有些老人八九十岁了骨头还硬得很,弯腰拿水桶、爬楼梯、扫院子,干得比年轻人还麻利。
有医生一调查,发现这些不容易得骨质疏松的老人,身上都有几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习惯,看起来好像跟骨头关系不大,但从医学角度讲,这些细节恰恰是他们骨头稳当当的关键。
有一个现象很多人不信,但在数据上已经被证明:那些早上起来就晒太阳的老人,骨密度就是比不晒的人高。
这事跟维生素D挂钩大家都知道,但更多人没注意到,早晨的阳光比下午的阳光更“干净”,紫外线B的波段更适合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容易晒伤也不容易长斑。
老年人的皮肤本来就制造能力下降,如果晒得不对,等于白晒。
北京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每天早上7点到9点间在户外活动30分钟以上的老人,骨密度T值平均比全天在室内的同龄人高了0.7,听起来小,但骨质疏松的界线就是在-2.5附近,这点差距可能就决定了摔不摔断。
而且这个早晒太阳的习惯还带来了另一个副作用——他们的睡眠也更好。
这个和骨质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其实关系不小。
睡眠质量差的人,夜间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长期下来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骨头变得脆,就是这么个不声不响的过程。
一项澳洲的老龄人追踪研究就发现,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老人,髋部骨折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了48%。
但那些每天早上就接触日光的人,昼夜节律更清晰,睡眠质量普遍比别人高一个档次,晚上能睡得沉,骨头也有机会在夜间更好地修复。
除了晒太阳这事,有个细节很多人没留意,那就是经常蹲的人,骨头不容易疏松。
这不是说干农活的那种低头弯腰,而是真正蹲下,屁股接近脚跟那种。
这个动作对膝盖、髋关节和腰椎的负重分布很有锻炼价值。
现代人大多久坐,屁股一坐就是一整天,骨头得不到适当压力刺激,就会“偷懒”,慢慢失去钙质。
骨头其实和肌肉一样,不用就废。
广州一项医院康复科的数据追踪显示,那些每周进行下蹲训练的老年患者,半年后骨密度提升平均达8%,而同期只进行普通走路的那组只提升了3%。
这个差距在临床上可是很扎实的。
蹲这个动作还有个好处是训练身体的重心感知和本体感,简单说就是让人更稳、不容易摔。
很多骨折不是因为骨头太脆,而是人一摔就断。
能把自己稳稳蹲下去,再稳稳站起来的老人,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明显好。
韩国一项老年人动作功能测试中发现,能独立完成连续10次深蹲的老人,在一年内跌倒率比不能完成者低了63%。
这个习惯哪怕是五十岁开始练,也来得及,关键是姿势得对,速度得慢,不能盲目追求次数。
再来说一个出人意料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咀嚼东西的人,骨头通常也更结实。
这听着有点怪,牙齿和骨头是两回事,但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咀嚼是一种能带动颅骨、颈椎、甚至上半身肌肉群参与的小动作,长期坚持会让骨细胞处于活跃状态。
特别是吃一些需要用力咬的食物,比如甘蔗、牛筋、粗粮干饼这些,会刺激颌骨和下颌肌持续用力,带动局部骨代谢增强。
日本一项研究里发现,喜欢吃硬食的人群,骨密度平均比喜欢吃软食或流质食物的人高出6.2%,并且牙齿健康也更好,咀嚼功能强的人摔倒概率也低。
咀嚼还能刺激唾液腺、提高食欲、改善营养摄入,这一连串的作用最终也会反馈到骨头。
骨质疏松其实很怕营养不良,而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牙口不好、懒得嚼东西,营养摄入大打折扣,钙、维生素K、镁这些关键微量元素摄入都不够,骨头慢慢“空”掉。
有医生做过一个社区老人营养调查,发现每周吃硬质食物(非流质)3次以上的人,血清钙浓度和骨代谢指标都明显高于其他人。
这个习惯可能起初只是喜欢吃某种食物,没想到居然能保护骨头。
还得提一个挺冷门但实在的习惯,那就是经常用手指敲打腿骨和髋部的老人,他们骨头也不容易疏松。这个小动作看起来像是在闲着无聊,其实是一种轻度的机械振动刺激。
科学家发现,适度的机械负荷对成骨细胞有激活作用,会促进骨基质沉积。
在欧美一些老年康复机构,甚至还有“骨振仪”这种设备,就是模拟这种低频敲击的原理,帮助提升骨密度。
国内一些社区医生也开始教老人用手轻轻拍打髋骨、膝盖、大腿外侧,每天几分钟,就当做“唤醒骨头”。
有医生在河北做过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观察,鼓励社区老人每天晚上拍打四肢和髋部区域,结果发现拍打组的骨密度下降率平均减慢了36%。
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就是不少人说腿不抽筋了,走路也更轻松。
这种轻微刺激还能促进局部血液流通,让骨细胞的代谢变快,从而减少骨流失速度。
说起来,这些看起来和骨头没啥关系的小动作,其实每一个都暗藏机关。
不是非得吃钙片打针才能护骨,反而是这些不花钱的小习惯,积少成多才真正有效。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骨头出问题的时候才开始补,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骨质疏松是慢慢失去的过程,一旦骨量掉下去了,靠吃吃补品是拉不回来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谢朝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进展——重视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0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