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近来,“杭城五月,花事蹁跹”的帖子攻陷了社交媒体,各路美图、游记令人心旌摇曳。坦白讲,我也心向往之,谁不想在朋友圈里炫一把呢?不过,且慢,容我先浇一瓢冷水。缘何一则花讯,竟能炙手可热至斯?背后莫非另有乾坤?
简而言之,这是一篇粉饰的游记,亦或曰景区营销的把戏。观其文,将花海描摹得恍若瑶池仙境,诸般花名罗列详尽,更体贴地附上地址、交通、资费等细枝末节。甚至,连摄影诀窍都倾囊相授!这岂非手把手教你如何问鼎朋友圈C位?
此事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景区亦需广而告之,黎民百姓也欲寻觅一处休憩之所。然症结在于这“顶流”二字。
“顶流”昭示着什么?昭示着人潮涌动,昭示着一位难求,昭示着排队经年,留影片刻。试想一下,你兴致勃勃地抵达花海,映入眼帘的并非花团锦簇,而是攒动的人头,你还能怡然自乐吗?
再细忖,为何众人皆趋之若鹜于网红景点?说穿了,乃是信息龃龉所致。芸芸众生或囿于时间,或疏于攻略,遂步“顶流”后尘,殊不知殊途同归。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数年前爆红的茶卡盐湖,照片中美轮美奂,及至亲临,方觉湖中狼藉遍地,游人素质参差,体验感大打折扣。此等“照骗”景点,简直是对游客智商的褫夺。
还有前阵子的淄博烧烤,亦被捧上了“顶流”的神坛。去晚了压根无缘品尝,排队排到怀疑人生。诚然,淄博政府的服务无可指摘,然此种过度营销,委实能绵延不绝吗?
归根结底,此种“顶流”现象,折射出一种盲从的社会心理。众人皆以为炙手可热之物定然不俗,皆欲趋之若鹜,反倒失去了旅游的真谛。
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某些地域旅游资源的匮乏。众人皆逡巡于寥寥数个网红景点,其他地域的旅游资源便湮没无闻。
那么,路在何方?鄙意以为,一方面,吾辈当以审慎的目光看待“顶流”,切莫盲目效颦。勤做功课,多方探悉景点的真实境况,择取契合自身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亦应着力挖掘和宣传本土的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切莫邯郸学步。
譬如,同样是赏花,杭城除了径山花海,尚有太子湾公园、植物园等等,这些所在纵然未臻“顶流”,然景致同样旖旎,且游人相对稀疏,体验感更胜一筹。
又如,一些乡村旅游点,虽设施或有未逮,然可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亦不失为上佳之选。
是以,旅游的真谛不在于打卡“顶流”,而在于舒缓身心,感悟自然。与其在人潮汹涌中挣扎,不如寻觅一处静谧之所,独享属于自己的安谧时光。
吾辈所应求索者,乃是高质量的旅游,而非盲目追逐“顶流”。但愿有朝一日,吾辈不再为“顶流”所桎梏,能真正寻获属于自己的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