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年轻时身材就偏壮实,过了 50 岁,肚子愈发突出。他听闻老人太胖易患病,便决心调整饮食。
此后 5 年,张大爷对肉避之不及,别说肥肉,连瘦肉都极少碰,鸡蛋也吃得寥寥无几。这么一来,他确实瘦了不少,可身体却出了状况。
2 年前,张大爷就常感乏力,下棋时没坐多久就腰酸背痛,和老友爬山,没爬几步就气喘吁吁,模样也比同龄人憔悴许多。
最近,张大爷连日常散步都费劲,家人赶忙带他去医院。一查,竟是老年肌少症,医生指出这与他长期素食有关。张大爷十分困惑,不是说老人少吃肉、瘦点对身体好吗,自己不吃肉咋还病了?
01
上了年纪,
应该要多吃肉还是少吃肉?
在心脏衰竭领域以及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上,一项横跨 11 个国家开展的联合调研有了新发现:对于老年人而言,当蛋白质摄入量较高,且主要源自肉类与鸡蛋时,相较于那些日常素食占比更大的老年人,其患癌风险更低,寿命也更有望延长。
因此,上了年纪应适量吃肉,不能完全不吃,也不能过量摄入。
肉类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对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大幅领先。
如果完全不吃肉,可能导致必需氨基酸、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但大量摄入肉类,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老年人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而言,若想有效补充蛋白质,不妨适当增加蛋奶制品、禽类、肉类以及鱼虾等食物的摄取量。不过,在摄入肉类时,也需同步搭配主食、果蔬等其他食物,以此保障膳食的均衡性。
02
50 岁后,
这两种肉建议多吃
过了 50 岁,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合理饮食对健康至关重要。其中有两种肉,建议大家多吃。
第一种是鱼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像三文鱼,富含欧米伽 - 3 脂肪酸,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清蒸三文鱼,最大程度保留了其营养,口感鲜嫩,很适合 50 岁以上人群。
第二种是鸡肉。鸡肉同样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鸡胸肉是健身爱好者的心头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能提供身体所需能量,又不会造成过多负担。可以用鸡胸肉制作鸡肉沙拉,清爽可口,营养均衡。
03
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吃肉?
上了年纪,科学吃肉对维持健康很关键。
在肉类选择上,白肉优于红肉。像前面提到的鱼肉和鸡肉,都是不错的白肉,脂肪含量低,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红肉并非不能吃,但得适量。牛肉含铁丰富,能预防贫血,不过要选瘦牛肉,像牛里脊,炖煮时去掉可见脂肪。羊肉温补,体质虚寒的老人适量吃些瘦羊肉不错,但别贪多。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盐分和添加剂多,尽量少吃。
烹饪方式也很有讲究。清蒸、炖煮是不错的选择,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还易消化。比如清蒸鱼,简单调味就很鲜美;土豆炖牛肉,牛肉软烂,土豆吸饱肉汁。油炸、油煎会让肉类吸收大量油脂,增加身体负担,应避免。
吃肉时要注意搭配。搭配蔬菜,像吃红烧肉时配清炒西兰花,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消化。主食选米饭、馒头或粗粮,让营养更均衡。另外,每天吃肉别超量,100 - 150 克为宜,可分三餐吃,避免一次吃太多。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