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22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个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进入大暑后,天气更加炎热,“湿热交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在日常起居中要注意避热,也切勿贪凉。所谓避热指的是尽量选择早晚气温低的时候外出;而勿贪凉则是指在室内要注意空调温度,一般推荐26摄氏度左右,避免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切勿为了降温贪凉进食过多寒凉食物、饮品,防止刺激肠胃系统。
与此同时,大暑也正是一年之中以食补气、祛湿排毒的好时节。
伏羊一碗汤
众多食材中,伏羊、伏姜的养生补气、祛湿温阳的效果最为显著,我国自古就有“伏羊一碗汤”“入伏三片姜”等说法。
近日,《回家吃饭》节目中详细介绍了伏羊的烹饪方法和食补技巧。
所谓“伏羊”即入伏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祛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
夏季气温较高,出汗量较大,且因要降温,饮食中寒凉、冰镇的食物比例也有所提升,而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烟酸等营养成分,既可以补充机体营养、增强免疫力,也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促进胃酸分泌,达到健脾开胃的效果。
同时,在吃羊肉的同时最好同饮羊汤,效果更佳。一碗温热的羊肉汤有助于身体排汗、排毒和驱寒。
不过需要各位“馋猫”注意的是,食伏羊应尽量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食伏羊,不是让大家“哐哐”猛炫羊肉串的!应尽量避免烧烤等重口味烹调方式,避免加入过于辛辣的调料,以免上火。
羊肉是“大热”之物,多吃可能上火,因此每一次吃一斤至一斤半即可,太过贪嘴可能引起大便干结。
此外,羊肉虽补,但是对于消化系统的负担也比较高,对于肠胃、脾胃功能欠佳的人,应适当减少食用量。
伏姜一杯茶
“伏羊配伏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吃完香喷喷、热乎乎的伏羊,再来一杯暖烘烘、甜丝丝的伏姜茶,温补效果更佳。
伏姜茶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当地人民会将生姜切片或榨汁,然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在太阳下晾晒,至出伏即可食用。
伏姜中含有丰富的姜辣素、挥发油、维生素、糖蜜、苹果酸、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铬、铁等各种元素。通过充分晾晒后的生姜粉冲泡成茶后饮用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的作用,对肠胃虚寒、伤风咳嗽等也有调节之效。
伏姜茶虽好,但饮用也有讲究。人体在清晨时,胃中之气有待生发,和服姜茶可健脾温胃,促进阳气升腾。不过,虽经过晾晒,姜中的刺激物质仍有所保留,因此伏姜茶不宜空腹饮用,以免造成肠胃不适。
此外,在中医上认为,“过午”之后,阳气减弱,至晚间则入阴,人体需要安静下来准备休息,下午和晚上饮用伏姜茶则会振奋阳气,与身体所需的入静相悖,反而有损身体。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