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医学指导
本期作者
夜幕降临时分,广东的街头巷尾便升腾起独有的烟火气,夜宵摊就成了最热闹的江湖。穿堂风里飘着镬气,路灯下藏着慰藉——有人捧着一碗滚烫的砂锅粥落肚,有人嗦着爽滑的炒粉谈天,还有人端着猪杂汤粉慢慢咂摸鲜。对老广来说,夜宵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仪式,却少有人知道:同样是这口深夜的美味,有人吃了安稳入睡,有人却被“胃闹”缠到天亮。其实,中医早就把“夜宵的门道”藏在了食材和时机里,不是夜宵的错,可能是你没踩对中医的“夜宵节奏”。
今天就来拆解:怎么吃,才能让这口烟火气,变成身体的“加油站”而非“负担”?
老广最爱的3种夜宵,
中医给它们“打分数”
1. 砂锅粥:暖乎乎一碗,竟有“隐形陷阱”?
及第粥、艇仔粥是夜宵顶流,但中医看粥先看“米”:糯米粥(如艇仔粥常用)黏腻,脾胃弱的人吃了易腹胀,像给肠胃“穿了件湿棉袄”;粳米粥(大米底)更温和,加瘦肉、淮山还能健脾,堪称“夜宵优等生”。
加分项:撒点白胡椒粉!既能压腥,又能温胃散寒;减少腊味用量,增加薏米、茯苓等健脾食材。
2. 炒粉面:“锅气”越足,火气越大?
“老板,炒粉多镬气!”——在中医眼里,高温快炒+辣椒、蒜、料酒,等于给身体“添柴火”。吃多了易生胃火,第二天可能喉咙冒火、嘴巴长泡,像揣了个小暖炉。
减火技巧:点单时说“少辣少蒜,多放芽菜”!芽菜性凉能润燥,配着镬气吃,清爽不燥;吃完别喝冰饮,来杯淡茶水(别太浓,会刺激胃)解腻刚好。
3. 猪杂汤粉:鲜掉眉毛,却可能“养出湿气”?
猪杂汤粉的鲜甜让人上头,但猪肝、猪肠等内脏属“肥甘厚味”,加上广东潮湿天,吃多了容易生痰湿——第二天醒来可能觉得头重、舌苔黏糊糊,像裹了层湿毛巾。
祛湿秘诀:让老板放点白萝卜!中医称萝卜“下气”,能帮肠胃“刮油”,还能中和内脏的腻,鲜得更清爽。
⏰ 中医划重点:
夜宵不是“越夜越有机”
老广常说“深夜食粥,好过食补”,老祖宗说“过午不食”太严格,但“睡前3小时禁食”很科学!晚上9-11点是三焦经当令,此时吃夜宵,肠胃还能勉强“加班”消化;若超过11点(子时,胆经排毒时)再吃,等于让脾胃“加班熬夜”,久了人会累、脸色差,还容易长胖。
记个口诀:“子前不饱食”,十点前吃完,给肠胃留够“下班时间”。
这4类人,
夜宵吃不对可能“帮倒忙”,
得特别注意!
01
容易烧心、反酸的人:夜宵真的要“忌口”
避开糯米、甜食(如糖水),中医认为“甜能助湿”,会加重胃酸反流;如果睡醒后有口干口苦的症状,要少吃油炸、辛辣(如炒田螺、烧烤),这类食物易生“肝胆火”,越吃越燥。
02
白天总觉得累、没胃口的人:别让夜宵成“脾胃负担”
如果你常觉得浑身乏力、吃饭没胃口,稍微多吃点就腹胀(中医多为“脾虚气弱”),夜宵要避开“难消化的硬骨头”:
• 过量肉类(如整碗都是肉的及第粥、堆满叉烧的炒粉):肉类需要脾胃“大力运化”,脾虚的人吃了会让身体更累,像背着沉重的包袱睡觉;
• 黏性食物(如粽子、麻薯):这类食物滞涩难化,会让本就虚弱的脾胃“雪上加霜”,第二天可能更没胃口,甚至觉得胸口发闷;
•重调味食物(如加了大量酱料的铁板烧、浓味卤味):过咸过鲜的调料会刺激脾胃,让本就敏感的消化功能更紊乱。
更适合:来碗小米山药粥(小米养脾,山药补气),或蒸点山药南瓜,清淡好消化,给脾胃“轻轻补一补”。
03
一到晚上就烦躁、睡不着的人:别让夜宵“扰了心神”
如果你经常躺床上翻来覆去,心里烦躁,甚至手脚心发热(中医多为“心火旺”),夜宵要远离“动火的催化剂”:
• 辛辣刺激的(如麻辣小龙虾、泡椒凤爪):辣椒、花椒等热性调料会“助心火”,吃了更难静下心,像心里揣着颗小火星;
• 过量咖啡因(如浓茶、功能性饮料):中医认为“茶性升浮”,深夜喝茶会让心神更亢奋,本就睡不着的人可能熬到天亮;
• 过咸的食物(如咸鱼粥、重盐卤味):“咸能入肾”,但深夜吃太咸会让身体津液失衡,加重烦躁感,还可能半夜渴醒。
更适合:喝碗百合莲子糖水(百合清心,莲子安神),或温凉的绿豆沙(别加太多糖),帮着稳住心神,悄悄助眠。
04
喉咙总发紧、痰多的人:别让夜宵“养出痰湿”
如果你总觉得喉咙里有痰咳不干净,早上起来嗓子发紧,舌苔厚厚的(中医多为“痰湿内蕴”),夜宵要躲开“生痰的温床”:
• 油炸酥香的(如炸油条配粥、酥炸鱼块):油炸食物性燥,会让体内津液变稠,痰更难咳出,像给喉咙“糊了层油”;
• 甜腻食物(如椰汁西米露、奶油蛋糕):“甜能生湿”,甜食会让痰湿更重,吃完可能觉得喉咙更黏,痰变多;
• 生冷海鲜(如刺身拼盘、冻蟹):广东湿气本就重,生冷海鲜会加重体内寒湿,让痰更难化解,还可能肚子发凉。
更适合:来碗陈皮茯苓粥(陈皮化痰,茯苓祛湿),或喝点萝卜汤,清爽不腻,帮着“疏解”痰湿,喉咙更舒服。
✨ 老广夜宵“续命”指南:
3个中医小技巧
1. 吃前喝口热汤:先喝半碗猪杂汤、菜干汤,温暖肠胃,减少刺激;
2. 加一撮“药食”:点粥时让老板加少许姜丝(驱寒),炒粉时多放葱白(通阳),温和又提味;
3. 吃完揉一揉:睡前顺时针揉肚脐周围3分钟,中医称“摩腹”,帮肠胃运化,睡得更安稳。
广东人的夜宵,是烟火气,也是生活的小确幸。
从中医养生的传统理念来看,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且清淡,固然是理想的状态。但现代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常因加班、夜班等情况不得不熬夜,中医养生并非“苦行禁欲”,而是倡导“知常达变”。对这类人群而言,偶尔适当吃点夜宵补充能量,跟着中医的思路吃,既能享受生活情趣,又能维护健康根基——毕竟,持续的”夜宵魂”需要更持久的“脾胃力”来支撑呀~
初审 | 李蕴淇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