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话题“体检10年,未查出癌症女子发声”冲上热搜。一名患者爆料,声称自己在某体检机构连续体检10年,未被检出患癌风险,但却在其他医院被确诊癌症晚期。她向该医疗机构发出了律师函,并确认对方签收。目前,她已经向国家卫健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门进行了投诉和举报。
这个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体检经历。在日常生活中,体检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每年的“例行公事”。然而,很多人做完体检后,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报告,确认没有明显的异常后,就将报告束之高阁,不再关注其中的细节。这种态度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医生提醒,拿到体检结果后,一定要留意其中几个关键指标,提高警惕,注意排查恶性肿瘤(癌症),并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那么,具体哪些指标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体检报告中这些“字眼”可能是癌
(一)肿瘤标志物异常
肿瘤标志物是体检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癌症的迹象。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如果体检报告中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升高,一定要引起重视。
例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风险,癌胚抗原(CEA)的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肺癌等有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风险。虽然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但它们是重要的警示信号,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中的异常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是体检中用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如果报告中提到“肺部小结节”“肝脏占位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等字眼,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些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迹象,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例如,肺部小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可能是肝癌的早期迹象,甲状腺结节虽然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早期表现。
(三)血液检查中的异常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许多健康状况。如果体检报告中出现“血细胞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字眼,也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早期迹象,甚至可能是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表现。
此外,一些炎症指标的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虽然不一定直接提示癌症,但也可能是身体内部有炎症或肿瘤的信号。
02
肿瘤标志物有必要在体检的时候做吗?
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发现异常,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虽然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但它们是重要的警示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例如,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检查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的迹象,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然而,肿瘤标志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是100%,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而患有癌症的人也可能肿瘤标志物正常。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果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升高,一定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03
体检套餐项目那么多,哪些是最必要做的?
基础体检项目是体检的“标配”,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这些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发现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此,基础体检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影像学检查是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体内部的异常。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光检查,以早期发现肺部疾病。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1 - 2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早期发现肺癌。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或乳腺超声检查。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除了上述检查项目外,还有一些其他检查项目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等,以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虑进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