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刘,医生刘晓帅。
“鸡蛋营养好,每天吃一个身体棒”——这是很多中老年朋友早起的第一顿标配。然而,老刘在临床中却发现,不少人吃鸡蛋吃出了麻烦,尤其是肝功能方面出现异常的中老年人,背后竟和鸡蛋的吃法脱不了干系。
鸡蛋没错,
错在这两个“习惯”
第一错:早上空腹吃鸡蛋
有些朋友起床后没胃口,图省事,就直接吃一个白煮蛋了事。但在中医看来,早晨是脾胃阳气初升的时段, 空腹吃高蛋白的食物,脾胃难以迅速转化吸收,容易生“痰湿”。特别是年龄越大,消化能力越弱,长期如此,气机郁滞,肝也会受到牵连。
现代医学也提示, 空腹吃鸡蛋可能会增加胆固醇负担,肝脏是代谢胆固醇的主要器官,久而久之,肝功能难免吃紧。
第二错:鸡蛋吃太多,天天不换样
一位55岁的阿姨,一年内几乎天天早上吃两个鸡蛋,偶尔煮、偶尔炒,几乎不吃其他早餐。 检查时发现转氨酶升高,B超提示轻度脂肪肝。
中医讲“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长期偏食某种高营养食物,会造成“阳盛则阴病”,脾胃运化失衡,湿热内生,容易犯肝。
鸡蛋虽是优质蛋白,但不是万能灵药,反复单一食用,还可能打破体内“营卫之气”的平衡。
中医视角下,
鸡蛋这样吃更恰当
1. 早餐不空腹,鸡蛋要搭配
吃鸡蛋前,最好先喝点温水、吃点粥或者小馒头,唤醒脾胃, 避免蛋白直接刺激肠胃。
2. 每周控制摄入量:适度为宜
中老年人每日摄入1个鸡蛋是合理的,尤其是有脂肪肝、高血脂、动脉硬化倾向者,更要减少摄入量。
3. 食法选择很关键:水煮为上
老刘建议大家,鸡蛋最好水煮7~8分钟(水开后),蛋白凝固,营养易吸收,又不伤脾胃。炒蛋、煎蛋油脂重,不适合常吃。
肝气不舒的人,早餐不妨多这样吃
鸡蛋虽好,也要“互补为养”。老刘推荐几种适合肝气不舒、中老年体质的早餐搭配方式:
1. 鸡蛋+小米粥+炒青菜
温补脾胃、养肝疏郁,适合气滞偏胖型人群。
2. 鸡蛋羹+红枣豆浆
益气养血、缓解肝郁,适合情绪波动大、夜眠不安的女性朋友。
3. 鸡蛋+山药燕麦粥
健脾除湿、扶正养肝,适合有脂肪肝、便溏、腹胀者。
鸡蛋虽小,关乎脏腑健康
老刘接触过不少“自以为吃得很健康”的朋友,其实却吃错了方式。提醒大家: 吃鸡蛋没错,错的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快、吃得太单一。
如果每天摄入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鸡蛋,又不给肝脏喘息的机会,长期下来,肝气郁结、湿热内生,就容易“病从口入”。
尤其是夏季三伏,肝阳易亢,体内湿热交杂,如果早餐再吃油腻煎蛋、空腹进食,对肝更是雪上加霜。
朋友们不妨从明天开始,调整早餐结构,让脾胃更舒畅,肝气更通达,身体自然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