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这个重要的营养物质,我们在诸多的能量饮料配料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一种能够提神醒脑,增强体力的氨基酸类营养物质,近年来,关于牛磺酸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了。
在相关研究中,牛磺酸被发现不但能够提供能量,还可能具有潜在的延寿潜力,这一发现让很多朋友对牛磺酸的保健功效充满了期待,但近日在权威期刊 Nature 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则揭示了牛磺酸的另一面——在特定的肿瘤微环境下,牛磺酸或许还会成为癌症细胞的“帮凶”。
牛磺酸到底是提供能量,增强活力的“天使”,还是助攻癌细胞的“魔鬼”,我们又该科学合理的看待牛磺酸这个营养物质呢?今天的这篇文章,就结合相关科学研究的内容,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牛磺酸与健康老龄化
牛磺酸是在我们人体中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氨基酸,特别是在大脑,视网膜,心脏,肌肉细胞中,都富含牛磺酸。这种氨基酸与人体中其他的必须氨基酸不同,它本身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但在维持细胞基本功能,例如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抗氧化,稳定细胞膜,参与神经传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牛磺酸的水平会逐渐出现下降。科学家们发现,老年人体内的牛磺酸浓度可能只有年轻人的一半甚至更低。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牛磺酸水平的下降是衰老导致的结果,还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之一?
一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大规模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在这项研究中发现,为中年猴子补充牛磺酸,有助于该函数提升它们的健康状况,对于改善降低体重、改善血糖控制、增强骨密度和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牛磺酸补充剂都带来了显著改善。而在小鼠和蠕虫实验中,补充牛磺酸甚至成功地延长了它们的健康寿命和总寿命。
这些动物实验的发现似乎已经证明,维持体内充足的牛磺酸水平可能是延缓衰老、促进健康老龄化的一种重要干预策略。牛磺酸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被认为是其发挥“延寿”作用的关键机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牛磺酸“延寿”功效的直接证据主要来自动物模型。补充牛磺酸对于人类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以及长期、大剂量补充的安全性如何,都还需要更大规模、更严谨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来自Nature的警示——牛磺酸或是促进白血病进展的关键因子
虽然牛磺酸的营养功效已经被研究确认,其延寿潜力也正在成为诸多研究的方向,但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却揭示了牛磺酸在白血病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负面角色。
研究者在调查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白血病细胞(癌细胞)杀死周围健康的血细胞(如红细胞)时,癌细胞自身的增殖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精密的生理学机制。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健康的红细胞被癌细胞破坏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牛磺酸,而这些释放出来的牛磺酸,会被癌细胞充分利用,将牛磺酸作为癌细胞增强自身能量代谢的燃料,促进癌细胞的糖酵解过程,这种促进作用为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和生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白血病的癌细胞为了更高效的利用牛磺酸,会仅有吧上调牛磺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将细胞外的牛磺酸更多的转运至癌细胞内部。在动物实验中,如果通过基因技术敲除实验小鼠的牛磺酸转运蛋白,癌细胞利用牛磺酸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其对于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也会被进一步削弱。
更关键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细胞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牛磺酸,会“智能地”上调一种名为SLC6A6的牛磺酸转运蛋白的表达。这个转运蛋白就像一个“泵”,能将细胞外的牛磺酸源源不断地抽入癌细胞内部。当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敲除掉这个“泵”时,白血病细胞利用牛磺酸的能力显著下降,其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和致病能力也随之被削弱。
这项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在特定的癌症类型和微环境下,肿瘤细胞可以“劫持”和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牛磺酸,来驱动自身的恶性增殖。这就像是癌细胞发现了一个“作弊码”,通过利用被它们杀死的健康细胞所释放的成分,来为自身的增殖扩张提供营养。
科学理性看待牛磺酸
面对这样有好有坏的研究结果,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牛磺酸这个重要氨基酸呢?
首先必须明确,Nature杂志的研究揭示的是一种“促癌”机制,而非“致癌”机制。也就是说,该研究证明的是已经存在的白血病细胞如何利用牛磺酸来“助长”自身的发展,而不是说摄入牛磺酸会导致健康细胞的癌变。
对于没有患白血病的健康人群而言,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饮用含牛磺酸的饮料或服用补充剂会直接导致癌症。我们日常的饮食,如海鲜、肉类中也天然含有牛磺酸,它们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完全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减少牛磺酸的外源性摄入。
牛磺酸是否会对机体健康产生负面危害,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微环境。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适量充足的牛磺酸对于维持细胞功能,提供充足能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白血病患者来说,高浓度的牛磺酸,特别是为肿瘤环境供应高浓度的牛磺酸,则可能会助力癌细胞的增殖,对癌症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这项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对于那些正在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类似代谢机制的癌症患者,是否应该限制牛磺酸的摄入?是否应该监测其血清牛磺酸水平?这都是未来临床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未来,靶向牛磺酸转运蛋白SLC6A6,切断癌细胞的“牛磺酸补给线”,可能会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辅助治疗新策略。
对于广大健康人群而言,我们完全不必因为这样的研究,就对牛磺酸产生恐慌。人体自身本来就能够合成内源性的牛磺酸,同时通过均衡的饮食(如摄入鱼、虾、贝类、牛羊肉等)也足以满足日常所需。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健康人需要通过功能饮料或保健品进行额外的大剂量补充。与其纠结于某一种“超级营养素”,不如将重心放在建立全面、均衡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这才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感谢大家的悉心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健康中国,你我共筑。
参考文献:
Sharma, S., Rodems, B.J., Baker, C.D. et al. Taurine from tumour niche drives glycolysis to promote leukaemogenesis. Nature (2025).
下一篇:藏在厨房里的五样“降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