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二古城,飞机直达!可它偏是人人跨山越海也要奔赴的远方
创始人
2025-07-28 18:37:51
0

大西北果然是每年暑假的必去之地,但我有注意到文章评论区里都是在哭诉莫高窟票难抢的小伙伴。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石窟遗址里最知名的那个,是荒凉戈壁上风沙掩埋不了的煌煌丰碑。

叶子摸着良心给大家整理出了这份莫高窟攻略,想了解莫高窟的话看这篇文不亏的。

莫高窟历史

莫高窟位于三危山与鸣沙山交界处的山崖之上,目之所及俱是戈壁与沙漠。

三危山

很多人可能并不太了解三危山,“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敦煌地名。《尚书·舜典》里也有“窜三苗于三危”的文字记录。

在神话传说中,它是西王母与三青鸟的居住地。传说中三危山曾草木繁密,之后因一场大火烧成了现在荒芜裸露的样子。

莫高窟对面的塔林可远眺三危山

公元366年,一名叫乐僔的僧人行至此处,途经三危山时忽见金光璀璨,如千佛显化。他受到佛法感召,于是在对面的山崖上开窟修行,那是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在他之后禅师法良也来到此处继续修窟,莫高窟的开凿史也从此开始。

以乐僔和尚为起点,之后北凉至元代的一千多年间莫高窟的开凿从未停止。

到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时,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个洞窟了,山崖被成功挖成了蜂窝煤,因此莫高窟也被称为“千佛洞”。

现在莫高窟存留下来的洞窟有735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

古时交通不便,修建洞窟的时候工匠大多就地取材。比如说宕泉河边的敦煌土就是营建石窟造像与制作壁画地仗重要的原材料。

而莫高窟的矿物颜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取自三危山,考古人员在三危山的群山深处也发现了废弃的颜料矿坑。可以说三危山与莫高窟是同根同源,一脉相连的。

那时候颜料珍贵,鲜亮明媚的颜色来源不易。当年的工匠们把最好的颜色都献给了莫高窟。

我们现在游览石窟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菩萨佛像肤色是漆黑的,但这其实并不是他们原本的肤色,当时绘制菩萨肤色的颜料里含有铅,伴随着时间慢慢氧化成了现在的颜色。

五代 329窟 西壁佛龛《夜半逾城图》

而现在窟中保留至今依然颜色绚烂的彩塑与壁画,那部分使用的颜料多是矿物颜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岩彩,是由矿物原石研磨而成的,稳定性很高。

鸣沙山

“鸣沙山”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沙音现象。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即使在晴朗的天气,风停沙止时,山体也会发低沉的嗡鸣声,声传数十里,就像是沙丘在唱歌。

沙砾之间的摩擦声有点类似小提琴和丝竹管弦乐器演奏时的弦音。而丝弦乐器在敦煌极为盛行。这同时让我联想到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伎和他们手里的乐器。

乐器是莫高窟壁画中经常出现的物件,很出名的就有112窟,窟内壁面上的《西方净土变》中绘制了许多伎乐天。画面中央的舞者身披飘带,裙摆随舞动而飘扬,姿势被定格在反弹琵琶的那一刻,周围的乐师也各自抱着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弹唱,演绎着佛经中歌舞升平的美好世界。

中唐 112窟《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敦煌的古乐器不仅仅是器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如壁画中的故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莫高窟景区内的敦煌研究美术馆就有展出修复确认的一些乐器与乐谱。

敦煌研究美术馆 展出乐器

壁画中的部分乐器虽然已经散佚流失,但丝路中的音乐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辉。

现在大热的敦煌舞剧《乐动敦煌》就是在敦煌古乐考古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剧目,舞剧在演出中使用了五弦琵琶、排箫、琵琶等大量传统民族乐器,并通过真人演绎再现了敦煌传承千年的古乐文化。

说到敦煌音乐的创新,还让我想到了游戏燕云十六声里的配乐《凉州曲》。

歌曲是在古曲《凉州》的基础上进行的概念改编,使用了多种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录制。整首歌的代入感与叙事感很强,前奏响起的那刻就能把人瞬间拉到大漠的风沙中。

莫高窟

莫高窟最初的洞窟,是供僧人禅修礼佛使用的。这时候的洞窟规模不大,且窟型简单。

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伴随着佛教的兴盛与佛法教义的传播,莫高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石窟的开凿营建也愈加兴盛,规模更大,样式更繁杂。

石窟的功能也从禅窟逐渐拓展成有宗族祠堂功能的家窟,纪念功业的功德窟等。

莫高窟是集洞窟建筑,彩塑造像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体。那一个个石窟就像珍藏的相册,记录着过去的岁月。

其中存留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多为壁画,莫高窟的壁画像是一部连载了千年的国漫。不仅描绘了美好绚烂的佛国世界,记录着当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故事,同时显现出一条中西文化融合演变的脉络。

窟中的壁画有很大一部分是经变画。对当时的很多信众来说,直接阅读理解佛经十分困难,画师们就通过画面将抽象晦涩的经文转化成了具象场景,让看不懂字和不了解佛教的人更好地理解教义。

例如开凿于初唐时期的220窟,窟内的南壁通壁绘制了《无量寿经变》,这是敦煌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净土变壁画,描绘着人们心中佛国世界的美好景象。

初唐 220窟 南壁《无量寿经变》

石窟的开凿修建往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其中出资出力的“金主”,即为供养人。供养人画像就是为他们绘制的功德画。

莫高窟的开窟主力其实多是民间百姓,富人开大窟,穷人开小窟,更穷的人可以联合开一个洞窟,或者与富人签订协议合力建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此,供养人画像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代 61窟 东壁南侧女供养人像列

220窟 翟氏家族供养人像 225窟 吐蕃女供养人像

其中开凿于西魏年间的285窟是莫高窟里已知最早的具有明确纪年的洞窟,窟的北壁上部通绘了《过去七佛说法图》,下方配着当年的供养人像和愿文榜题。

石窟中的壁画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具象化,画面不起眼的角落可能冷不丁就藏着当时人们许下的心愿。

比如这个,下图里的原文翻译过来就是:“财源广进,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这么看,求发财果然是古往今来大家共同的追求!

除此之外,壁画里的生活场景也很有意思,有各种牛马和鹿。

小人儿与小情侣。

以及身着时尚团花纹袍子的人和穿着“渔网丝袜”的供花菩萨。(*^_^*)

说回来,那些壁画的构图内容也值得细细推敲。

例如217窟,是当时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窟内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壁画。

南壁画面从右上角开始,一人骑驴,骑驴人身后有远山和一条曲折的河流。而骑驴人身前,山峰耸立,河流从远处蜿蜒而来在近处形成瀑布。

左上角迂回环绕的山和水又将视觉中心引回画面中间,山水河流的空间可以合理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人在山水中行走的意境。

217窟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局部

中国传统绘画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大白话讲就是一个移动的视角,在画面中会看到很多的人,其实是画面中空间重合形成了连续的皮影戏般的场景,让观者看到的时候故事感更强。

类似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有时候感觉从前的图画更有趣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里想提下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一些差异,西方绘画中多采用空间透视法,画面视角通常固定一个,画家多以写实科学为标准来营造画面的构图,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

拉斐尔《雅典学院》

塑造方法上区别也很大,我们的传统绘画以线条塑造为主,追求以形写神,强调画面整体的意境和气韵的表现。而西方绘画则更强烈直接,以光影和块面塑造为主,极力寻求写实。

丢勒 《祈祷之手》 元 3窟 千手千眼观音局部

中世纪 马赛克镶嵌画局部 唐 57窟 南壁说法图局部

壁画中的图案与纹样中还能看见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痕迹。

比如这个最出名的三兔共耳图案,三只兔子彼此相连,共用三只耳朵,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而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同样出现了这个神秘的图案,两个图案相似度惊人。

再比如说星象学,除了大家熟知的二十八星宿,古代其实很早就有星座体系的记录了。

莫高窟中开凿于五代时期的第61窟,窟内的甬道壁面上就绘制了十二星座图。图放下面啦,大家自个儿认领专属星座哦!

据考证,十二星座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被命名为黄道十二宫。它们曾传入希腊、印度,之后随着丝绸之路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

而我们本土的天文学也是很牛的!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全天星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星数最多的星图。共描绘了1348颗星星,而且有着难以置信的精准度。

可惜这份珍贵的资料未能留存在国内。上世纪初,看守莫高窟的王圆箓道士偶然间发现了藏经洞和洞内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这批文物一经发现就遭到了西方列强的疯狂抢掠,由于时局的混乱大多已经流失海外。

“敦煌遗书”:专指1900年出土于敦煌第17窟藏经洞中4至11世纪的文字写本、印本和拓本文献等文物。

初唐 17窟 洪辩影堂 藏经洞

纷乱的时代,总会有人选择坚持和守护。

上世纪,梁思成与林徽因看到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绘制的《敦煌石窟图录》。并注意到了其中收录的第61窟壁画《五台山图》里的“大佛光之寺”,认为这是极具参考和现实意义的。

五年后,他们夫妻凭借壁画中的图记果真在山西的群山中找到了佛光寺,打破了当时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唐朝及之前木构建筑的谣言。

可见莫高窟的壁画记录下来的内容是精准而真实的。

五代 61窟 西壁《五台山图》

林徽因田野考察旧照

同样因为那份《敦煌石窟图录》,艺术家常书鸿放弃了当时在国外的优越生活,选择前往敦煌成为石窟第一代守护者。之后的四十多年里他一直致力于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

现在景区内的院史陈列馆内就有展出他留下的研究文稿和一系列当年旧照,馆内甚至还保留着当时工作人员的居住环境,看完石窟的话建议再逛逛展馆。

图片@常沙娜工作室

现在莫高窟的保护

今天的莫高窟隶属甘肃省,由敦煌研究院负责并对其进行保护管理。

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曾说过:“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文物是不能永生的,莫高窟的最终结局就是不断地损毁。”他们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地把这个过程拉长,让它慢一点、再慢一点。

与其他的造像佛窟相比,莫高窟的保护工作难度极高。每一次参观带来的温度和湿度甚至二氧化碳的变化都在对洞窟里的文物产生影响。

对此,莫高窟为游客精心设计了一套参观流程,实现开放游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洞窟里的壁画和彩塑。这个参观模式也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管理的最佳案例。

莫高窟订票指南

莫高窟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模式。

现在想去莫高窟游览参观,必须通过“莫高窟参观预约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莫高窟参观预约网”预订门票,最早可提前30天预约购票。

莫高窟的门票售卖分为旺季与淡季

旺季(4月1日至11月30日)

正常票:238元/人(莫高窟8个实体洞窟+数字电影两场+往返摆渡大巴)

应急票:100元/人(莫高窟4个实体洞窟+往返摆渡大巴)

电影票:50元/人(观看两部数字电影)

旺季订票一定要提前,至少15天,越早越好。

没有买到正常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应急票,应急票开放的四个洞窟包含两个特窟和两个普通窟,是值得购买的。

特窟

150元或200元/人

只在旺季开放,景区现场可以购买特窟门票。门票从11点开始售卖,有数量限制,卖完就没有了。

售卖开放的具体特窟是每日实时动态更新的,不固定。

买特窟票的话建议一定要早点去!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正常票:140元/人(参观10个洞窟+数字电影两场+往返摆渡大巴)

虽然淡季的价格很香。但冬季的西北也是真的冷,祁连山上刮来的风是透骨凉的,如果有小伙伴计划这个季节前往,注意保暖。

莫高窟游览流程

旺季⏰8:00—18:00,16:40停止检票

大家需要在预约的时间段里前往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公交和打车都可以。建议提前半小时出发哦,取票与排队都需要预留时间。

下车之后按照指示牌指示的方向往前走就好啦~

取票

到达数字展示中心后,往一号厅的方向走,左手边的区域就是自助售票处。凭身份证自助取票,拿到票之后前往2号厅排队等候入场观影。

这边提醒下,手里拿到的纸质票根一定要收好,后面需要继续使用的。

ps:如果是应急票的朋友拿到票后直接乘坐摆渡大巴前往莫高窟就好。

观看数字电影

进入数字展示中心后,需要排队等待观影。普通票里包含两场电影,总共用时大约四十分钟。

两场电影分两个影厅播放。第一场电影是《千年莫高》,介绍了丝绸之路与莫高窟开凿的历史。

第二场电影《梦幻佛宫》是3D全景效果的,观看的时候会有在迪士尼坐“飞跃地平线”的感觉,想要体验效果更强的话推荐往后排坐。

乘坐摆渡大巴

出了影院跟着工作人员的疏散路线走,接下来便可坐上摆渡大巴前往莫高窟,车程大约20分钟。

石窟参观

下车之后就在莫高窟景区的范围内了,走过藏经洞陈列馆后会有工作人员组织游客排队,然后分组安排讲解员,每组二十人到三十人不等。

带队的讲解老师会给大家发放耳机,这里需要用手机扫码绑定设备,如果是带孩子或老人的,由家长负责扫码绑定。讲解员会带领队伍再过一个闸机后正式开始石窟的游览,过这个闸机需要用到最开始的纸质票进行二次检票。

莫高窟讲解线有十多条,每条线上安排的洞窟都不一样。除了必看的17号藏经洞与九层楼,走哪条路线看哪个窟全凭机缘,属于是开盲盒了。(・∀・)

讲解员手中有钥匙,一般进一个窟前才用钥匙打开,带游客进入讲解完出来后会再把窟锁上。遇上和其他队伍碰头的时候,因洞窟承载的人流有限,需要等上一批游客离开后才可以进入。

所有路线最后一站都是96号洞窟,也就是那座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九层楼是初唐时期所建,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塔内供奉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盘坐式泥胎弥勒菩萨造像——高35.5米的敦煌第一大佛,俗称“北大佛”。

观看这个洞窟的话需要走出其他石窟游览范围的片区,出去后将无法再次进入。

看完九层塔后往外走直接便是广场,边上的商店里可以购买莫高窟的文创雪糕。

一圈转完后,最后回程的摆渡大巴停靠入口处的停车场,会将游客接送回起点的数字游览中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话《物理学家》圆满收官!这部...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王剑男执导的迪伦马特经典剧作《物理学家》正在国话剧场火热上演,今晚即将收官。这...
原创 深... 当都市味蕾遇上深山馈赠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待久了,连味觉都变得迟钝。超市货架上那些漂白过的“标准化...
情暖残疾儿童:关爱之行,再续篇...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8日讯(通讯员 滕建发 戈平媛)7月25日中午,怀化市中心医院靖州院区...
【北京疾控提醒您】基孔肯雅热防...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答: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
儿子心理异常背后,竟然藏着这些... 又是一个周末,这次来咨询的来访者是个初三男生阿信,从其母亲的主诉中我感到有点压力,阿信的问题似乎有点...
甘肃五日游当地人自由行攻略分享... 家人们!最近甘肃旅游那可是火出了圈,尤其是甘南这片神秘又美丽的土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
原创 黄... 在中医药的世界中,黄连上清丸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中成药,以其独特的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长期以来,它...
上海交大:高血糖患者若经常吃玉... 最近,上海交大医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糖友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 高血糖患者若适量食用玉米,...
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 目前,广东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 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 国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