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了解其高发人群和典型症状,及时干预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避免关节功能丧失。
中老年人群是膝关节炎的 “主力军”。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就像 “使用多年的轴承” 出现老化。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中,50% 存在膝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其中 30% 有明显症状。女性因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软骨保护作用减弱,发病率比男性高 1.5 倍,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症状往往更严重。
肥胖人群膝盖 “压力山大”。体重每增加 10 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 30-50 公斤。肥胖者在行走时,膝盖软骨承受的摩擦力比正常体重者高 2-3 倍,加速软骨磨损。调查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 28 的人群,膝关节炎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 3 倍,且发病年龄提前 5-10 年。
长期负重劳动者磨损加速。搬运工、建筑工人等需要长期负重的职业人群,膝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软骨反复受到挤压、摩擦,容易出现早期退变。临床数据显示,从事负重工作 10 年以上者,膝关节炎发病率达 45%,比普通人群高 2 倍,且症状出现更早,多在 40-50 岁就有明显疼痛。
运动不当者易伤膝盖。长期进行爬山、深蹲、跳绳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运动,或运动前未充分热身、动作不规范,会导致关节软骨过度磨损。马拉松爱好者、广场舞过度参与者中,膝关节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运动人群,约 30% 因运动损伤诱发早发性膝关节炎。
有膝关节外伤史者风险倍增。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外伤,即使愈合后,也可能破坏关节稳定性,使软骨受力不均,加速退变。研究表明,有膝关节外伤史的人群,膝关节炎发病率是无外伤者的 2.8 倍,且受伤后 10-15 年是症状高发期。
膝关节炎的症状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表现为膝关节隐痛,尤其在上下楼梯、蹲起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中期出现关节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站立时,膝盖活动受限,需要活动几分钟才能恢复;晚期则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即使休息时也痛,关节变形(如 O 型腿、X 型腿),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独立完成穿衣、如厕等日常动作。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高发人群若出现膝盖疼痛超过 2 周,或伴有肿胀、僵硬,应及时做膝关节 X 线或 MRI 检查。早期可通过药物、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缓解症状;中期可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晚期则需关节置换手术。及时治疗能让 80% 的患者保留正常关节功能,千万别因 “忍忍就过去” 而拖延,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最终可能导致关节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保护膝盖,从识别症状、早期治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