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询问华子,他现在服用5mg的瑞舒伐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保持在1.45mmol/L左右,瑞舒伐他汀能不能服用半片(2.5mg)呢?
华子告诉他,瑞舒伐他汀的最小治疗剂量就是每日5mg,如果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减量。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不仅要看LDL-C的水平,同时也不能忽略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膜代谢等重要作用。
许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与LDL-C水平密切相关。使用他汀将LDL-C水平降低后,可以有效延缓斑块的进展,甚至还能产生斑块逆转作用。
与他汀相关的研究中,LDL-C水平降至1.8mmol/L以下,治疗周期18-24个月,多数患者的斑块出现了体积缩小。
如果他汀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等药物联用,将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至1.4mmol/L以下,甚至1mmol/L以下时,斑块改善程度优于他汀单药治疗。
也就是说,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LDL-C水平是治疗的核心目标,保持较低的LDL-C水平,通过至少18个月的治疗,有可能实现斑块的逆转。
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慢性炎症,而炎症水平升高又会促进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破溃风险。FDA批准了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利用其抑制炎症的作用。
他汀在降脂的同时也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在相关研究中,他汀可以显著降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而且这种抗炎可能独立于降脂发挥作用,能够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
除了抗炎,他汀还有抗氧化、改善动脉内膜代谢等作用,与服用他汀的剂量、药物强度相关,这些作用是其他降脂药物无法完全代替的。所以即使LDL-C水平达标了,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不建议减少他汀的剂量。
长期服用他汀后,发现斑块体积缩小了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血脂异常不能完全治愈,需要持续用药才能控制LDL-C水平,一旦停药就会反弹,使逆转的斑块重新进展。所以保持规律用药的时间越久,带来的心脑血管获益越大。
虽然有依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使斑块逆转的案例,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依靠持续用药才能有效降低LDL-C,控制斑块的进展。
除了控制好血脂,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也需要长期用药进行控制,因为这些疾病也是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重要原因,是加速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建议尽量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下,血尿酸在420μmol/L以下。
总结一下,即使LDL-C降到了较低水平,斑块已经出现了逆转,也不要随意减少他汀的剂量,因为除了对胆固醇的控制,他汀还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动脉内膜代谢的作用,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是用药禁忌,就建议保持规律用药。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上一篇:为什么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