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明确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列为核心任务,着重强化基层预防和中医服务。“以疾病为中心”作为传统医疗模式,将医疗工作核心聚焦于疾病本身,着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围绕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症状表现及相应医疗干预措施开展服务。而“以健康为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医疗健康理念,它把关注焦点从单纯的疾病治疗拓展至个体和群体全方位的健康维护与促进,强调通过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综合措施,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与生活品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韩永鹏
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是应对疾病谱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顺应全球卫生发展趋势以及提升国家卫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医疗机构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及时做出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首先,转变至全周期服务理念。医疗机构要从传统的只关注疾病治疗,转变为重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全周期服务理念。这意味着要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作为核心关注点,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例如,在患者就诊时,不仅要针对当前疾病进行治疗,还要评估其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因素,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防措施。
其次,优化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要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内部各科室之间以及与外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等的协作。一方面,在医院内部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另一方面,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业务协作。
再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机构需要培养和引进既懂临床医学又懂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培训,注重选拔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工作。
此外,推进技术应用以提升服务水平。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包括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生活习惯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最后,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建设。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特色融入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预防环节推广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为不同体质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养生调理方案。另一方面,在治疗阶段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建立“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工作模式。还要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设立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科等,培养既通晓现代医学又精通中医理论的复合型人才,让“中西医并重”真正落到实处。
从服务理念重塑到技术应用创新,从人才队伍优化到服务领域拓展,这一系统性变革将推动医疗机构从“治病救人”的单一功能转向“全民健康守护者”的多元角色。这场变革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当每一个医疗机构都真正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时,我们距离“全民健康”的宏伟目标也就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