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高主任来咱们这儿,真是没白等这几年。”泰源堂国医馆的老患者李阿姨攥着刚拿到的药方,脸上满是欣慰。这份“没白等”的背后,是泰源堂国医馆跨越数年、数次邀约的执着。
高金田主任在中医内科领域的声望早已深入人心,尤其在调理慢性脾胃病、肝胆失调等疑难杂症上,他的“辨证施方+情志疏导”疗法被誉为“标本兼治的良方”。泰源堂国医馆自成立以来,就将“汇聚良医,普惠患者”作为初心,高金田主任自然成了他们心中“必须请到的医者”。
第一次发出邀请是在六年前。那时泰源堂刚在当地站稳脚跟,负责人带着厚厚的患者病例奔赴北京,希望能请高主任为馆内患者问诊。可高主任的门诊排期早已排到半年后,连外出会诊的时间都要提前三个月协调,第一次邀约只能抱憾而归。
但泰源堂没就此止步。他们定期将馆内疑难病例整理成册,附上患者的亲笔感谢信,一次次寄给高主任;每逢节气,馆里的老中医会手写养生方笺,托人送到高主任案头——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渐渐打动了这位忙碌的名医。“你们对患者的用心,和我对医者的理解是相通的。”三年前,高主任在电话里这样说,这成了邀约路上的转折点。
终于,在去年秋天,高金田主任的名字出现在了泰源堂的坐诊表上。消息传开,挂号电话被打爆,甚至有外地患者提前三天赶来排队。坐诊时,高主任总是提前半小时到馆,仔细翻阅患者过往病历,问诊时不仅问病情,更问饮食、作息、心情,常常一句话就点醒患者:“你这胃痛,不全是脾胃的事,少些急躁,比多吃两服药管用。”
有位被失眠和消化不良折磨多年的年轻白领,在高主任这里找到了症结:“他说我是‘思虑伤脾’,开的方子不复杂,但让我每天睡前写十分钟‘烦心事清单’,把焦虑倒出去。现在不光能睡好了,吃饭也香了。”这样的故事,在高主任坐诊的日子里每天都在上演。
如今,高金田主任已是泰源堂的“常客”。从最初的一年一次,到现在的季度坐诊,这份跨越数年的约定,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医患合作。对泰源堂而言,这是对“让好医生离患者更近”承诺的坚守;对高金田主任来说,是医者仁心在基层的延伸;而对患者,这便是最实在的福音——家门口就能遇上对症的好医生,不必再为求医奔波。
这份邀约,还在继续。就像泰源堂墙上那句标语:“医者与患者的相遇,从来都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