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0日讯(通讯员 刘小梅 刘双)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内镜手术。71岁的刘爷爷(化名)因食管早期癌变接受“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后,现已康复出院。该手术采用双隧道入路的创新方式,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技术、隧道技术和金属夹缝合技术于一体,不仅有效解除了患者病痛,更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准。
来自龙山县的刘爷爷,半年来被胸骨后梗阻感困扰。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周艳主任团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其食管黏膜存在早期癌变。
考虑到患者高龄,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杨刚副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创伤更小的内镜下“双隧道”切除方案。手术中,医生在患者食管距门齿30-35cm处发现近环周黏膜糜烂病变。团队精准标记病变范围后,通过黏膜下注射建立操作空间,分别在病变远端及近端预切开,创新性地建立“双隧道”,从上至下完整剥离病变黏膜。整个过程在内镜下完成,病变组织被完好取出,患者术后苏醒即安全返回病房。
“ESD技术就像在消化道内壁‘拆违建’,既能精准清除病变,又不破坏外围正常组织。”杨刚副主任医师解释,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微创手段,ESD通过在黏膜下层建立操作隧道,实现肿瘤完整切除,尤其适合高龄患者。
周艳主任医师强调,ESD虽优势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其适应证需严格评估: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发生转移;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部分适合内镜切除的良性肿瘤。对于晚期肿瘤,仍需其他治疗方案。
此次手术的成功,再次验证了ESD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大幅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医生同时提醒,术后饮食管理和定期复查至关重要,患者需遵医嘱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