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运脾祛湿的两组中药配伍及用药经验。
白术 泽泻
配伍特点:
运脾利水除痰饮。白术健脾运湿化痰饮,治水气。泽泻渗利水湿祛水饮。二药健运与渗利合用,相辅相成,共奏健脾运化水饮之功。
经验采菁:
1.用于水饮停于心下,阻遏清阳,浊阴上逆而致头目眩晕,心动悸等证有较好疗效。徐真认为眩晕是“清浊逆乱,配伍二药功奇”,泽泻用30克,并喜加怀牛膝15克。泽泻含多量钾而“利水不伤阴”。张锡纯称怀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疗脑充血症无上妙品”,体会怀牛膝与二药相伍也颇具奥妙。前者其性下行,后者运湿化浊,合用浊阴下降,清阳上升,诸症可除。〔北京中医(2):15,1986〕刘渡舟运用二药配伍治疗眩晕积有丰富的经验。主症是“苦冒眩”,言其头目冒晕之苦,有不可名状之意,它异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状。这种冒眩脉象或弦或沉,或沉弦共见,颜面或见黧黑,或呈青黯,或色黄而晦暗。舌体肥大是辨认心下支饮苦冒眩的一个有力根据。另外还可用于治疗头痛头重、耳鸣、鼻塞等。〔《名老中医医活》〕徐景藩体会不论是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重用泽泻25—30克,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确是治疗眩晕良药。〔中医杂志(7):69,1986〕
2.二药配伍为《金匮》之泽泻汤。原方中泽泻与白术之比为5:2,徐景藩经验认为此比例用量极为重要。泽泻用量少则疗效不显。〔中医杂志(10):17,1984〕有的用泽泻30—50克,可供参考。
3.有观察体会,有的病人服药后,小便通利,三焦阳气同时通达,表里通畅,可出现周身,前后胸背漐漐汗出,冒眩等症状立减,此即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水便”之效验。
白术 苍术
配伍特点:
健脾燥湿,并行表里之湿。白术补多于散,以补脾健运为主。苍术散多于补,以燥湿运脾为主。二药补脾与燥湿并用,相辅相成,共奏健脾以运湿,燥湿以运脾,并行表里水湿之功。
经验采菁:
1.苍术为治肿要药。药理研究认为,苍术有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善肾内梗阻和肾功能等作用,还能“敛脾精”蛋白对治尿有禅益。有人观察认为,只要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不论舌苔是否厚腻,均可运用,不致造成伤阴,可随证与白术配伍,运湿消肿作用更著。肾炎肾病水肿等可随证配伍,有较好疗效。
2.湿困脾土而致肝木郁滞,轻氨酶不得下降,舌苔厚腻之肝炎也宜选用,有化湿运脾护肝降转氮酶之效。
3.陈苏生对苍术极为推崇,认为苍术非仅能燥湿健脾和中,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斡旋大气之功。苍术燥烈之性,完全可以辅以他药制其偏而尽其用。〔新中医(2):5,1992〕颜德馨经验在苦寒药和滋腻药中加用苍术,以助运化,而无碍脾胃之弊。〔上海中医药杂志(2):33,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