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 HPV 感染常因症状隐匿而被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危害不存在。了解感染后的典型表现、潜在风险及科学应对方式,能帮助男性更早发现问题、降低健康威胁。

一、男性 HPV 感染的常见症状:多数 “无症状”,少数有信号
- 无症状感染(最常见):约 80%-90% 的男性 HPV 感染无明显不适,病毒可能在数月至 2 年内被免疫系统自行清除,因此容易被忽视。这种 “隐形感染” 状态下,病毒仍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伴侣。
- 生殖器疣(低危型 HPV 典型表现):由 HPV6、11 型等低危亚型引起,表现为阴茎、阴囊、肛门周围或腹股沟区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灰白色的小丘疹,逐渐增大后呈菜花状、乳头状或鸡冠状,质地柔软,可能伴有瘙痒、异物感或轻微疼痛。疣体易出血,若合并感染还会出现异味。
- 其他部位异常(少见):口腔 HPV 感染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疣状增生物(口腔尖锐湿疣),或引发咽喉部不适;若感染持续进展,高危型 HPV 可能在多年后引发阴茎、肛门或口咽部的癌前病变,但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
二、男性 HPV 感染的潜在风险:不止于自身,也影响伴侣
- 自身健康风险:
- 低危型 HPV 持续感染可能导致生殖器疣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 高危型 HPV(如 HPV16、18 型)长期潜伏可能引发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等,尽管发病率低于女性宫颈癌,但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者)感染后,病毒清除难度增加,病变风险更高。
- 伴侣健康风险:
- 男性 HPV 感染者即使无症状,也可能通过性接触将病毒传给伴侣,增加女性患宫颈癌、宫颈病变或生殖器疣的风险;
- 若存在多个性伴侣,交叉感染可能导致病毒亚型多样化,提升双方持续感染和病变的概率。
三、男性 HPV 感染的科学应对方法:早发现、早干预
-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 若发现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出现异常增生物,需尽快到皮肤性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通过肉眼观察、醋酸白试验、病理活检等明确是否为 HPV 感染及亚型类型;
- 有高危性行为或伴侣确诊 HPV 感染的男性,建议主动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 HPV 检测(尽管男性 HPV 检测尚未普及,但部分医院可通过生殖器脱落细胞取样检测)。
- 针对性治疗现有病变:
- 生殖器疣可通过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电灼)或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去除,但需注意复发可能,治疗后需定期复查;
- 若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如阴茎上皮内瘤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切除或其他干预措施,阻断癌变进程。
- 降低传播与复发风险:
-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或全程使用安全套,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
- 个人毛巾、内衣裤单独清洗并消毒,避免间接传播;
- 性伴侣需同时检查,若感染需共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 主动预防未来感染:
- 接种 HPV 疫苗:国内批准 16-26 岁男性接种九价疫苗,可预防高危型 HPV(16、18 型)和低危型 HPV(6、11 型),降低感染和病变风险;
- 践行安全性行为: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 HPV 暴露机会;
-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帮助身体清除病毒,降低持续感染概率。
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