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天1杯无糖饮料患糖尿病风险增38%#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讨论。
微博截图
热搜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而喝含糖饮料所导致的糖尿病风险仅增加23%。怀疑可能是人造甜味剂会干扰血糖水平或破坏肠道细菌等,进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不少网友担心,无糖饮料不能喝了。那么,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不能喝无糖饮料了吗?
先说答案:最新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甜味剂几乎不会影响血糖水平,目前作为替代糖的一种选择,其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可以给高血糖人群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
最新研究是怎么回事?
这项最新研究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协作队列研究(MCCS),共纳入36608名40–69岁澳大利亚人,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记录含糖饮料(SSB)与人工甜味剂饮料(ASB)的摄入频率,糖尿病通过自我报告问卷确认,76%由医生验证,平均随访13.9年。
结果发现,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喝含糖饮料所导致的糖尿病风险仅增加23%。[1]
不过,这个研究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这个研究中的饮食与疾病数据均为自报,存在很大误差。饮食数据是采用FFQ(食物频率问卷)方法获得的,这种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填报,往往有很大偏差,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摄入情况。要知道,很多人连自己昨天中午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都记不清楚。虽然76%的糖尿病病例由医生确认,但仍可能存在漏报或误诊。
其次,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偏倚。虽然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因已有代谢异常等问题而改变饮料摄入行为的可能性。比如,因为血糖高了,开始改喝无糖饮料了;或者因为自己家里有亲属得糖尿病了,他发现自己是高危人群了,也开始喝无糖饮料。
另外,这个研究只研究了澳大利亚人群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要知道,最近哈佛大学也发表了一项美国人喝含糖饮料和无糖饮料的研究结果,结论是无糖饮料没那么好,但比含糖的好一点。[2]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研究是一个队列研究,它得出的结果只是相关性,并无法证实因果,也就是说无法证明就是甜味剂导致了糖尿病。
还能喝无糖饮料吗?
实际上,甜味剂已经被全球上百个国家安全使用了近百年。目前世界上的评估结果都认为,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适量食用甜味剂几乎不会影响血糖水平,目前作为替代糖的一种选择,甜味剂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可以给高血糖人群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4]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指出,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入非营养性甜味剂食品/饮料是安全的。[5]
所以,如果你喜欢喝点甜味饮料,相比含糖饮料,用甜味剂的无糖饮料还是不错的选择,适量喝不用担忧。
总的来说,甜味剂是减糖的一个选择,但想要健康,关键还是要做到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包括主动控制对甜食、甜味的过度追求。如果人们不能降低对甜味的喜好和追求,那么“不用甜味剂”的建议就意义不大,因为大家就会为了追求甜味又改回去吃糖了。
大家还是要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逐渐改变喜欢吃甜的习惯,只是把它当做偶尔、少量的享受。
另外,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好体重。只要能做到这些,平时适量享用零食、甜品和饮料,也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参考文献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WS/T 429‑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