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门诊常常碰到因血压问题引发严重疾病的患者。就拿张大爷来说,那天他正准备吃早饭,刚拿起筷子,突然头疼欲裂,一侧身体也不听使唤,直接倒在了地上。家人赶忙把他送到社区医院,一量血压,高压快到 220,低压也有 130,检查后确诊是脑出血。看着张大爷痛苦的模样和家人焦急的神情,我深知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那血压达到多高会引发脑出血呢?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数值。一般而言,血压超过 180/100mmHg 就比较危险,这像是一个临界值。不过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对血压的承受能力也有差异。有些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还没到这个数值,可能就会发生脑出血;而有些患者身体好、血管弹性佳,血压偶尔超临界值,也不一定马上发病。所以不能仅依据血压数值判断是否会脑出血,但这个临界值能给我们警示。
血压高引发脑出血,和血管硬化脱不了干系。血管就如同家里的水管,随着年龄增长或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壁会变厚、变硬,弹性变差。血压高时,血液对血管壁压力增大,就像水管水压变大。要是水管本身有破损或老化处,高压下就易破裂。同理,血压过高超过血管承受压力,血管就可能破裂出血,也就是脑出血。
了解了血压与脑出血的关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重视居家监测血压。准备一个电子血压计很有必要。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并记录,比如早上起床后,坐在床边休息会儿再安静测量,晚上睡觉前也测一次,这样就能掌握血压波动情况。要是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别慌张。先安静坐下或躺下,放松心情,别随意走动或情绪激动。若血压持续升高且伴有头晕、头疼等不适,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血压的波动幅度和血管承受力关系密切。血压波动大,就像水管水压忽高忽低,对血管损伤更大。所以要尽量保持血压稳定,比如别突然剧烈运动,别从低温环境突然进入高温环境,这些都可能让血压大幅波动。
应对脑出血,我总结了“三要三不要”的急救方法。三要:让患者平躺,头部稍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三不要:别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出血;别给患者喂水或食物;别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
不同季节血压也会有波动。冬天寒冷,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夏天炎热,血管扩张,血压可能降低。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出门多穿衣服,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致血压升高;夏天要补充水分,避免脱水使血液黏稠影响血压。
总之,血压管理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大家要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脑出血发生风险。就像张大爷,如果他平时多注意血压管理,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