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20个健康习惯,收藏起来照着做!
创始人
2025-08-28 15:38:33
0

有句话说:“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健康的身体,是奋斗的资本,是幸福的源头。

倘若身体虚弱,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也就谈不上追求与理想。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老祖宗留下来的20种健康习惯,助你养成强健的体魄!

关于饮食

1、粗粮配细粮,营养又安康

相较于细粮,粗粮富含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相对较低。

这种搭配不仅营养均衡,还容易产生饱腹感。

将粗粮与细粮结合,无疑是主食的最佳选择。

2、夏日绿豆汤,清热解暑热

绿豆的营养价值令人惊叹,其蛋白质叶酸、钙等含量均远超小麦和大米。

它还具有清肝明目、排毒降脂、散热解暑的功效。在夏天适量饮用,可以让内心恢复宁静。

3、吃饭需从容,细嚼慢咽功

日本《活力门》曾刊文指出:每口饭咀嚼20—30次,有助于消耗更多热量,降低肥胖风险,并让胃部有饱足感,从而防止消化不良

通过细嚼慢咽,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食物,获得最佳的用餐体验。

4、饭量宜控制,过饱非所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进行一项实验,对比了两只年龄相仿的猴子,一只正常进食,另一只则进行间歇性断食。

结果显示,进食较少的猴子显得更年轻。

凡事都应适度,过犹不及。控制饭量不仅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还可能带来延缓衰老的意外之喜。

5、胃宜温暖护,冷饮需慎入

据《城市信报》报道,青岛的胡先生因饮用冰镇啤酒,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浑身不适,最终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胃部喜暖而恶寒,因此我们应时刻加以呵护。不可因一时之快而给身体埋下隐患。

关于心态

6、欲享天年,心需放宽;善控怒意,寿长无边

曾国藩曾言:“怒气伤心,养心首要在于制怒。”易怒之人,常遇气机阻滞、肝郁不畅之困扰,既伤神又损心。

面对世事,若能宽容以待,则气血顺畅,脾气得控,局势亦随之安稳。

7、静坐养心延寿命,调身调息更调神

清静经》有云:“人若常保清净,天地之气皆归附。”唯获宁静,方能吸引天地之能量。

自然界中,万物之生命功能皆源于静,于静中积蓄力量。定期静坐15~30分钟,可助头脑清晰,提升生命品质。

8、欢笑一声,年少十岁;忧愁一分,白发增添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百岁老人认为,保持心情愉悦是长寿的关键。

人在欢笑时,可促进内啡肽、自然镇痛物质和5-羟色胺的释放,缓解神经压力,激活细胞活力。

因此,精神焕发,更显青春之态。

关于运动

9、餐后漫步,长寿之道

草叶集》有言:“散步,乃生活之悠然节奏。”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连吃饭都要争分夺秒。

散步可以让人放慢速度,从纷繁嘈杂的世界中暂时逃离。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打开所有感官,身心彻底疗愈。

10、锻炼宜早,莫待老来悔

人在健康时,感受不到健康的重要性,失去健康才发现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年轻时,身体发育高度敏感,是培养灵活性、整体机敏度的最佳时期。

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坚持积攒长寿的本钱。

11、日出东方,晨练正当时,空气清新益身心

经过一晚上的沉淀,早上的空气格外清新,仿佛身体也得到净化。

晨练过后神清气爽,还可以缓解情绪,精力和战斗力持续升级。

想要早起晨练就要早睡,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生活节奏尽在掌控。

关于睡眠

12、冬日勿蒙头眠,夏夜需护脐眠

冬季寒冷,很多人为了保暖蒙头睡觉,但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造成大脑缺氧。

肚脐连通人体内外,是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一旦受寒凉侵袭,容易引发各种不适。

保持呼吸顺畅,注意腹部保暖,至关重要。

13、春宜捂秋宜冻,杂病自然少

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春季初暖乍寒,过早脱掉厚衣服,人体会因不适应而受寒,“春捂”则可以让体温保持恒定的状态。

然而,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适当承受一下寒冷,慢慢过渡到冬季,便于增强身体防御机制。

14、巷中莫贪眠,穿堂风最毒

黄帝内经》中记载:“风者,百病之始也。”

以前没有降温设备,人们会在巷子里睡觉,醒来会感觉浑身无力肌肉酸痛。

危害最大的莫过于穿堂风,极易导致偏头痛,落下风湿的病根。

贪凉一时爽,一旦招致病痛为时已晚。

关于习惯

15、温水洁齿,笑容更灿烂

医学研究揭示,牙齿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5℃~36.5℃。

若水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不良刺激。

采用温水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使牙齿更加坚固,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16、服药不忌口,医生也头疼

中医理论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与药草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平”五种性质。

药食之间相生相克,若搭配不当,轻则削弱药效,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比如,在服用温热药物时,应避免冷饮和辛辣食物;在服用滋补药物时,则应避免清热解毒的食物。

因此,在服药期间,合理饮食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17、避三寒,睡两觉,七分饱,健康长寿不是梦

“三寒”分别指的是初春、5月下旬~6月上旬以及秋季,这些时段天气忽冷忽热,需要及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两觉”则是指午觉和晚觉,其中午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发现,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心脏病致死的风险可降低40%。

而“七分饱”的饮食原则则能让身体系统保持高效运转,确保身体健康无虞。遵循这些养生之道,健康长寿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关于穴位按摩

18、勤搓双手,健脑又防病

时常搓动双手,犹如对脏腑进行轻柔的按摩。

手指因此变得灵活敏捷,强化了手与脑之间的神经反射,使大脑思维更加敏锐。

搓手产生的摩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增强身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19、饭后宽衣揉腹,肠胃蠕动顺,便秘无踪影

南宋词人陆游曾吟诗“解衣摩腹西窗下”,展现了他揉腹养生的智慧。

腹部是五脏六腑的汇聚之地,其中肠胃占据主导地位。

饭后适度按揉腹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胃部饱胀感。

具体揉腹方法:双手交叠,掌心的劳宫穴对准肚脐,以拇指为轴向外侧画圈按摩。

20、人未老脚先衰,常按涌泉穴,肾气充盈身体健

脚底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密布着众多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同时也是肾经的起始点。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曾言:“击一穴而百病皆治。”

此处所指的穴位,便是涌泉穴。

从足跟向脚趾方向推搓涌泉穴,直至穴位发红发热,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无阻。

来源:内容综合自广东卫生信息、中医养生 实习编辑 荣福泉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来源:大众卫生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里茶道”古商道焕发文旅新活...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8日电(记者哈丽娜)在内蒙古广袤土地上,一条承载着千年商脉与文化记忆的古道——万...
原创 “... 老话说得好:“秋吃白,病不来。”秋天一到,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咱们的身体最容易感...
衡阳会议服务与出入境优选体验 衡阳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会议服务和出入境领域展现出卓越优势。衡阳会议服务以其专业高效的组织...
呼伦贝尔的秋天不只有大草原,避... 和别的草原玩法不同的是,呼伦贝尔的秋天,绝对不能错过,因为,选择秋季前往呼伦贝尔,意味着您将避开人流...
假期去贵州旅游四天三晚本地团详... 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的妈妈,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带孩子去一个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长见识的地方。三亚,这座充满...
秋日露营指南:装备轻量化,享受... 初秋微凉,正是告别室内空调、拥抱自然“天然空调”的最佳时节。约上三五好友,或带上家人,用一场露营感受...
传承岭南文化 第四届广东青少年... 中新网广州8月28日电 (程景伟 林楷虹)“我是小粤迷”——第四届广东青少年粤剧夏令营结营仪式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