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散 肠痈内脓已成 素体阳虚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散,又名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本方用于肠痈内脓已成,或慢性反复发作者。是由素体阳虚,寒湿瘀血互结,腐败成脓所致。
组成薏苡仁30克 附子6克 败酱15克。
用于肠痈(如急性阑尾炎、盆腔脓肿等)脓已成且兼有阳虚证的代表方剂。
君药:薏苡仁
薏苡仁用量最大(原方30克),主导利湿排脓,尤擅治疗湿热瘀毒形成的痈脓,且能兼顾脾虚湿盛之证。
臣药:附子、败酱草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兼能舒筋除痹。
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助阳化气以驱邪外出。
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燥湿止痢,尤擅消内痈(如肠痈、肺痈)。
三、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薏苡仁、败酱草性偏寒凉以清热排脓,附子大热以温阳散寒,三药寒热相制,既清湿热瘀毒,又防寒凉伤阳,适用于阳虚湿热并存的复杂病机。
主攻下焦,兼顾脾肾
三药归经均涉及脾胃、大肠,尤擅治疗下焦湿热瘀毒(如盆腔炎、阑尾脓肿)。附子兼入肾经,可温肾助阳,增强机体驱邪能力。
四、使用注意
禁忌:阴虚火旺、实热炽盛者慎用;附子有毒,需久煎减毒,且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
辨证要点:脓已成但阳气不足,症见腹痛隐痛、局部压痛、舌淡暗、脉细滑或沉弦。临床应用需请中医师辨证论治,请勿盲目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