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检查报告,看到 “丙肝抗体阳性” 几个字,不少忻州人会一下子慌了神,觉得自己肯定是得了丙肝。但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查出血丙肝抗体阳性,未必就是丙肝的 “确诊信号”,先别慌,得先弄明白这一结果背后的含义。
丙肝抗体并非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更多是身体曾 “接触过” 丙肝病毒的痕迹。比如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即便后来凭借自身免疫力将病毒清除了,体内也可能还残留着丙肝抗体,这时检查就会显示阳性,但此时身体里已经没有活跃的丙肝病毒,并不属于现症感染,自然算不上确诊丙肝。
另外,检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 “假阳性” 的情况。像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特殊的抗体,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或是检查时样本处理不当等,都可能让丙肝抗体检测出现阳性,但实际上并未感染丙肝病毒。
所以,看到丙肝抗体阳性的结果,先别忙着下 “患病” 的结论。想要明确是否真的感染丙肝,还需要进一步做丙肝病毒核酸检测。这项检测能直接查看体内是否存在活跃的丙肝病毒,若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要么是既往感染已恢复,要么是假阳性;若为阳性,再结合其他情况,才能判断是否处于丙肝感染状态。
生活中,不少人因看到 “阳性” 二字就陷入焦虑,甚至盲目采取不当措施。其实面对这样的检查结果,更该做的是冷静对待,通过进一步的规范检查来明确情况。与其自己慌神猜测,不如让科学的检查结果给出准确答案,这才是对待健康问题应有的理性态度。